如果说起千灯古镇水乡,恐怕知晓的人并不是很多,但是提及中国昆曲,或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千古名言,恐怕但凡是中国人大多会知道的。而昆曲的发源地及名言绝句的作者顾炎武就出自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下辖的千灯古镇。
千灯古镇牌坊(摄影:冯赣勇)
2021年3月30日上午,记者与上海朋友王国坚、黄巧妹、张又石、邱泽莲、刘凤、王金魁、金福康、徐和音、罗建青、 叶仁民、 曾维新、王珏等一行,离开锦溪古镇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这座江南古镇水乡。这是记者此行继甪直、锦溪后抵达的第三个水乡古镇。
昆曲发源地纪念碑(摄影:冯赣勇)
特别是记者因多年参与报道北方昆曲剧院演出的昆曲剧目,故对昆曲情有独钟,也由此而加深了对这座古镇的喜爱。为此,我还将“昆曲发源地千灯”拍了张图片,在现场传给了北方昆曲剧院艺术处王晶处长。请她分享我在此对昆曲的一份特殊情怀。
千灯古镇宣传牌(摄影:冯赣勇)
追溯“千灯”这个地名的来历,说法很多,有的说:“原来这里有数千个的土墩,所以称‘千墩’”;也有的说:“原来这里长有茜草,所以称‘茜墩’”;更有的说:“原来这里灯多,所以称‘千灯’”。
千灯浦景色(摄影:王珏)
但是还原其历史,其实“千灯”旧的称谓“千墩”确有其来历。据清陈元模著《淞南志》载,昆山城东南36里,三甲川乡有水曰千墩浦,盖淞江自吴门东下至此,江之南北凡有墩及千,改名千墩,清宣统二年(1910年),因为该地土墩上长满了一种草:“根可以做红色染料,也可以做药材,这种草称‘茜草’。”
古镇码头(摄影:冯赣勇)
鉴于上述原因,在那时把“千墩”易名为“茜墩”。“茜墩”这个地名一直用到解放后。茜墩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人们都感到叫“茜墩”、“千墩”都有点不妥,应该用这个“灯”更好。
千灯秦峰塔(摄影:王国坚)
而这个“灯”字,象征着光明的使者,象征着辉煌,象征着富裕,与“金千灯”相符。“千灯”这个地名就由此而来。1966年4月,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终于改名为“千灯”沿用至今。
景区步行街(摄影:冯赣勇)
穿过千灯古镇的石牌坊顺着一条通向景区宽敞的步行街漫步而行,街道两侧经营各种商品及特色餐馆小店鳞次栉比。步行十分钟左右即可抵达古镇水乡景区。从景区入口远眺,延福禅院内的秦峰塔最为醒目。
延福禅院(摄影:黄巧妹)
秦峰塔--又称释迦佛塔,位于千灯镇尚书浦西岸,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由里人王束捐宅,僧从义开山,建波若寺,里人王珏捐宅以广寺基,建造此塔。因位于秦柱山之阳,名秦峰塔。至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般若寺改为延福禅院,秦峰塔亦进行重建,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
千灯古镇风景区合影
在景区入口记者一行首先在“中国文化历史名镇千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纪念石一侧,以恒升桥与秦峰塔为背景留下了来千灯的首张合影。来到桥上放眼望去,状元码头就位于千灯浦一侧,浦水两岸即是枕水人家居住的一片片灰黑相间的房舍。
小桥流水人家(摄影:冯赣勇)
漫游千灯古镇之中,人们会发现,这里至今仍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棋盘式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据说,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先民生存繁衍,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明,而如今古镇在延续美丽、富饶、古老的基础上更是充满了勃勃生机。
古镇石板街(摄影:冯赣勇)
漫步古镇石板街是一种悠闲惬意的享受。千灯镇的石板街,南北贯穿古镇,并连接各支路,呈蜈蚣形。全长1.5公里,主干街道长800米,由2072块长条形花岗岩铺设而成。石板下面设有既宽又深的下水道,与古镇各处的河埠、河滩相连通。因此,即使下滂沱大雨,石板街上从不积水,转晴即干,让古建筑专家也惊叹不已。
古镇水乡一角(摄影:黄巧妹)
顺着蜿蜒曲折的石板街巷漫步而行,古镇的精华所在就位于小街深处。特别是说到灯,古镇上有一座千灯馆。聪明的古镇人可谓将“灯”发挥到了极致,并充分体现在旅游业的开发中。
凝熏桥留影(摄影:冯赣勇)
在千灯古镇,人们会发现这里街上有灯,桥上有灯,岸上有灯,塔上有灯……特别是华灯初上时分,这里勾勒出的千百盏灯齐明,万家灯火的美轮美奂,夜色阑珊的景象令人陶醉……夜游千灯,真是人在街上行,胜似灯中游,“千灯”一名可谓名副其实。
顾炎武雕像(摄影:王珏)
来千灯先贤顾炎武故居是一定要瞻仰的。作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学者顾炎武先生的故乡,其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直激励着天下无数仁人志士奋发向上。无独有偶,记者在京城居家附近有一座广宁公园,那里就有顾炎武的雕像与名言题词。
顾炎武名言题词(摄影:王珏)
顾炎武,原名绛,字宁人,号亭林,1613年生于昆山千灯镇,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卒于山西曲沃,由嗣子顾衍生,从弟顾岩扶柩回昆山千灯故里,葬于祖茔嗣父顾同吉、嗣母王贞孝之墓穴次位,墓前有碑,上刻“顾亭林先生暨配王硕人合墓”。
顾炎武故居(摄影:冯赣勇)
墓园周围有砖砌矮墙,嵌有清石碑各一块;墓南有明皇朝为旌表先生嗣母王氏的贞孝坊;墓后柳树四棵,四周松柏数十株。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新阳县知县万厉钧重修了坟墓。
故居贻安堂(摄影:冯赣勇)
为保护历史遗存,传承历史文化,2002年,千灯镇人民政府聘请东南大学编制了《顾炎武墓保护规划》,并投入巨资对故居、祠堂和墓再次进行全面修缮,先后恢复了240平方米的住宅楼、120平方米的读书楼、100平方米的水墙门、150平方米的膳房,建设了占地30亩、具有江南私家园林特色的顾园。顾炎武故居占地60亩,建筑面积5450平方米。
顾园一角(摄影:曾维新)
走进现已经过修复、改造后的顾炎武故居进行瞻仰,映入人们眼帘的贻安堂等厅堂、院落修葺一新,桌椅家什按清代风貌而设,古树参天蔽日,古朴典雅之风扑面而来。
千灯导游牌(摄影:冯赣勇)
与顾炎武故居一墙之隔的顾园则别有洞天,致用阁、颂橘轩、秀石虬松庄等十个景点建设已经竣工,园内亭台楼阁飞檐翘角,奇树怪石碧水环绕。顾炎武的有关史料、诗文、画像等也将布置于此。顾园一旁,还有顾炎武之墓。
千灯留影(摄影:王国坚)
由于时间所限,对于记者此行千灯古镇虽说是走马观花,但是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江南水乡的古朴风貌,却令人记忆深刻,流连忘返。(图文:冯赣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