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Again
I have a chance to meet
There is so much I want to ask
and so much I want to tell 日本视觉艺术家 大土冢千野
那年,当朋友问我国庆想去哪里时,心心念的扬州一下子就跳出来了。“烟花三月下扬州”太入我心了,那年是2009年的双节(国庆与中秋) ,明月下欣赏在瘦西湖的二十四桥上的箫声至今还记忆深刻。一晃十年多过去了,在最美的季节再回顾下那座城。
双东历史街区 个园 东门遗址 瘦西湖 富春茶社 何园 古运河水上观光 文昌阁 扬州八怪纪念馆 双博馆(扬州博物馆和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
扬州 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微风、细雨、斜柳、月色---娴静的苏中小城。和古时的扬州相比,“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气派已淡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浮华也已略去了。 再次翻阅穿街走巷的记录去细细品味这座婉约的小城。
双东历史街区:东关街和东圈门,很有韵味的扬州老街区,街上汇集了扬州的特色小吃和老字号购物店。
个园 清代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北部品竹观赏区、中部花园和南部住宅区。
以遍植青竹而名,园名中的“个”字,就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
另外以四季为题的假山叠石艺术,以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各具特色。
汉学堂,是接待客人的地方。“汉学”是指汉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多注重训诂文字,考订名物制度,治学态度十分严谨。
汉学堂中的对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意思是,读到一本好书能叫人废寝忘食,栽种几根新竹看上去像儿孙一样讨喜。据说是郑板桥所撰,寄予着主人对儿孙的期望
个园的四季园正中间为“宜雨轩”,东阔三楹,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轩的屋顶用扬州常见的黛瓦,四角微微上扬,东西两面墙上保留有几块建园时法国进口的花玻璃。宜雨轩是园主接待宾客的场所,轩前有对联: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
黄至筠的二公子黄锡麟夫妇起居所的厅房悬挂着一个匾额,上书“勤博”二字即阮元所书,而这二字正是阮元送给黄奭者。得此二字的来由据说是道光二十二年的某日黄奭邀请阮元、梁章钜等名家来个园赏芍药,赏芍药之余,黄奭给众人出示了一方宋代名臣文天祥所用的砚台,此砚叫“玉带生砚”,因为是名人旧藏之砚,引起了众人的兴趣,而阮元恰好也带来一方端砚,他就把这方砚台送给了黄奭,黄奭很是高兴,专门请人绘制了《授砚图》
个园内遍布了各种各样的竹子,可以是说竹子博物馆。
个园现有竹子60余种,近2万杆,占地面积约12000平方米,而个园的总面积也就24000平方米不到,可见竹子在个园中的地位。竹子是个园的灵魂。
书山有路勤为径 --记得导游说是可以通向书房的
东门遗址又叫双瓮城遗址,位于东关街历史街区的东部,始建于唐代中期,往后的各朝各代均曾在此修缮城门、城墙。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
栖灵塔是早在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于大明寺内建栖灵塔, 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谓之佛祖即在此处。本焚僧大觉遗灵之言,故称“栖灵塔”。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一代胜迹化为焦土。此为毁后重建,于1993年8月27日开机钻探,12月7日正式动工。
“天下第五泉”是由乾隆年间著名书法家、吏部王澍书写。
但就这所谓的“天下第五泉”就有一些小故事了。
北宋欧阳修被贬官后,由 滁州 再迁 扬州 ,做了 江都 太守。一天,闲逛到大明寺处,大明寺内老僧便邀请欧阳修前来喝茶,欧阳修尝后赞叹好茶。老僧便说这是用寺内的泉水泡的茶,这泉可是“天下第五泉”。欧阳修一听,来了兴致,追问道,“何者为第五泉,何为依据?”老僧说,这是唐人张又新根据茶圣陆羽的说法而写的, 镇江 金山 寺中泠泉为第一, 无锡 惠山 石泉 为第二, 苏州 虎丘 石泉 为第三, 丹阳 县观音寺水为第四, 扬州 大明寺泉水为第五, 松江 水为第六,淮水为第七。“此为茶圣之论,岂能有错?” 欧阳修呵呵一声,说到,陆羽、张又新有没有走遍全国,那时的中原大地只不过是现今天下的一小部分,怎可谓之“天下”呢?老僧被问的一脸吃惊,细思甚觉如此,便再不对外界宣称“天下第五泉”了,这一传说一直流传至今,但人们仍沿用“天下第五泉”称赞大明寺泉
徐园 1915年建于原“桃花坞”旧址,为纪念军阀徐宝山而建的祠园。园门如望日的满月,门额书“徐园”两字,一楷一草,别有风味,为吉亮工所书。徐园内的主厅是“听鹂馆”,馆内有一副楠木罩阁采用上好的楠木精雕细刻而成,极为细腻
钓鱼台 巧妙运用“框景”手法,成为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
又名吹台,相传乾隆曾于此钓鱼而得名。站在钓鱼台外面靠右侧的某个位置,可以从钓鱼台的两个圆形洞中分别看到五亭桥和白塔,加上钓鱼台本身,可谓是三景一体。
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
白塔:仿照北京北海白塔筑成,据说乾隆游瘦西湖觉得很像北海琼岛春阴,只是少个白塔。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扬州盐商花了大笔银两从太监买来北海白塔图纸,当晚用盐包出一座白塔,一夜造塔的故事在扬州流传至今,不过较北海白塔较为苗条,多了几分江南韵味。
游瘦西湖印象最深的就是明月下听箫声,到最后游客比较少了,被派出所的游艇送出了景区。
中秋之圆月
富春茶社 始创于1885年,为扬州三春之首(三春为富春茶社、冶春茶社、共和春茶社,是老扬州有名的三座茶楼)。民间有语,到扬州必到富春。客人入座,各色招牌茶点闪亮登场,三丁包、千层油糕、翡翠烧卖、水晶肴肉,咀嚼的同时呷一口富春特制“魁龙珠”茶,个中鲜美滋味不言而喻。
只记得当时点了扬州炒饭和大煮干丝 ,其他的已不记得了
何园:原名”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依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
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全园分为东园、西园、园居院落、片石山房四个部分,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
接风近月亭:东园贴壁山间的两座飞檐翘角的凉亭“接风”“近月”
1500米复式长廊
雕花镂空窗
中西合璧厅
小姐书房:兴归堂
与归堂:典出范仲淹《岳阳楼记》引用《论语》中”微斯人,吾谁与归“ 及陶渊明”归去来兮“的寓意。 何园的主堂正厅,也是园主人对外交往的正式场所。
片石山房又名双槐园,园以湖石著称,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石涛,原名朱若极,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大画家,一生放鞭名山大川,“搜近奇峰打草稿”,晚年侨居扬州,留下叠石的人间孤本。
水中月是片石山房中假山丘壑处的一道奇观。白天池水映中有一轮明月,且随着观者视角变化有阴晴圆缺之异。原为叠石后的墙上一处孔隙,随视角不同被叠石遮掩
月牙墙
何氏家训
系列证书
古运河水上观光: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纵贯南北,是一座沟通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文明的桥梁。运河扬州段是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沿着河堤漫步从东关古街走到尽头就可到达运河
文昌阁 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是扬州府学的魁星楼,故名“文昌阁”; 每逢节庆之夜,阁上彩灯辉闪耀,为扬州闹市的一处佳景。
·文昌阁为八角三级砖木结构建筑,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相似;阁的底层,四面辟有拱门,与街道相通,阁的第二三两层,四周虚窗,登楼四眺,远近街景,尽收眼底。
扬州八怪纪念馆位于瘦西湖东南边,由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晚年寄居的西方寺改造而成
扬州八怪泛指清代扬州具有创新精神的一批画家,或称扬州画派。八怪具体指哪八个画家,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等人
大雄宝殿现为纪念馆主展厅,记得一定要抬头看,房梁上漂亮的彩绘多为明代遗存。殿堂的正中立着扬州八怪雕像,周围是展览,不过书画多为仿制品。
扬州双博馆包括扬州博物馆和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建筑外型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建筑与自然交融合一的设计理念。
扬州博物馆的一层是临展厅。二层是国宝馆、雕刻艺术馆、书画馆。
国宝馆整个展厅只展出一件文物——“镇馆之宝” :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高43.5厘米,口径5.5cm,最大腹径25.3cm,底径14cm,是存世的三件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中器型最大、造型最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另两件分别收藏在 北京 颐和园和 巴黎 吉美博物馆)。
Summary :
这次长长的疫情假期特别享受在家安安静静的生活,睡到自然醒,种花惹草,喝茶看书,看电影听演讲听音乐,无聊时与朋友聊生活聊学习---每天也忙忙碌碌, 自在悠闲!也许生活是需要从以往的经历之中寻找激情的,因此整理起自己过往所走过的足迹去回顾去总结去反省----其实过去的每一步都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我在生活中特别感性,当时选择目的地城市时都有一些些的灵光显现,接着就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整理照片也是, 爱沙尼亚这段一直没有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心情去回顾,在17后疫情又现时再回看那个时候的自己,好像时光回流,在SAS后卖掉房子准备出国,那时想做就去做,积极果敢无所畏惧----尽情的去体验生活中的美好,现在看来真是无知无为, 而现在的我已褪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再也找不回那时的勇气卖掉房子去做自己向往的事,反而过上了佛系生活 简简单单平平淡淡!以前在农村时就想去城市,在城市时就想去国外, 在国外时就想回国内, 而现在在城市又想回乡村 ,真是应了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窝城市太久也觉得烦躁,于是在清明前就回了次老家,还遇上了三月大雪, 也住了少有的一星期, 特别放松舒服, 其实内心深处还是住着童年时的享受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的自己!一如那年的扬州之行是温暖的,是浪漫的,是享受的-------
I went to the woods 梭罗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 to live deliberately
I went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
when I came to die,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