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经过阳山,我都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因为一年四季,阳山的山,都是绿团团。
每一次,我都是过客。除了感叹之外,也赞叹人力的伟大。在密密麻麻的山里,居然还有一条路,把岭南岭北连通。尤其是在过隧道群,车在云里雾里穿行,俯瞰洒落在山山岭岭间狭小空间里的村庄,就像看到大地的脸,感受到他们的心跳。这是一片山多土薄岩多之地,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罗系、下第三系丹霞群、第四系的岩石,随处可见。它们呈现时光的演变,亦在挑战着人类的生存智慧,考验着人类的生存耐力。看着随山起伏的庄稼地里的高粱、玉米、番薯,莫不像人的背脊一样熟悉。而面朝黄土耕耘的汗水,却经常在目光之外。
生之艰难,一直如头上之悬刃。
每个人都在努力前行,避开头上之悬刃。
每个人都无暇顾及他人,每个人都在孤单前行。
阳山的人,被密密麻麻的山挤压着,犹如在大地的缝隙里寻找生计和出路。而山影如天,仰望山群画出的天际线,需要怎样的一种勇气和决绝才能面对这自然的漫长考验?
若说世间人热爱生活,阳山人应该更有心得体验。他们是一辈一辈人接力,一辈一辈人在无可奈何的坚守中,用生命的原力,在这密密麻麻的山群里战胜了自然条件的苛刻,用各种经验和方法维持了山群里的人间烟火。
曲曲弯弯的路,似乎是最好的证明,幸福很远,希望在,无论未来怎么曲折,他们还是戮力前行,在石灰岩、密密麻麻的山群里寻找到出路,用最坚实的勤奋、隐忍表达人居阳山的勇敢不屈。
阳山没有妥协,人们没有妥协,在相持中碰撞出来的火花,就是沿途令人惊叹的风景。
在清连高速上体会了阳山山群的凶险,而走107国道,却又是一番慢游味道。107国道可谓是一条“古老”的老路,很多人离开广东,已经很少选择走这条时而限速六十公里,时而限速三十公里且七拐八弯的两车道公路了。
路两边的绿化因山而变,时而修竹覆盖,时而皂荚树相迎,时而一棵古树在旁招呼,时而在连江河畔的杂树里穿行。山巍峨直插云天,把天地切割成了碎片。村庄在连江畔如花相衔。连江的水,碧绿如玉,平静如镜。107国道如同通向桃花源秘境的小路,静谧,神奇,不知所向。行到小江镇,停下车来,嗯,路边的牛杂小吃店里来一碗萝卜牛杂,或者要一盘阳山鸡,一盘番薯叶,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可以感受到天地的宁静。抬头,截断目光的阳山,绿得没有一丝杂质,植被如羽毛般整齐洁润,经云雾涤洗梳理之后,更显得高远幽深。
而当地人那一口阳山白话,羞羞的,无论男女,说出的口音都是软糯的。
他们已经适应了大山里的生活,并且有了自己的节奏。
像路边的修竹一样韧。
像路边的皂荚树一样土。
像山脚的连江水一样平静。
像千年银杏一样理解了这一片土地。
像山一样参悟透了时间。
在这里,不必因为人地生疏而感到惊慌不安。韩愈、方崧卿、方信孺、燕喜亭、金杰、陈晔、朱诜、郑伯谦、张浚、张栻、唐赋、陈宗谔、欧阳献可、欧阳相,武夷宋翔,湘僧元真,蜀僧宗范……在这里留下过笔迹或足迹,感受过这里的山,饮过连江的水,教化过这里的民。在山岭之间时常可见的历史气息的民居,也表达出文明的气息。中国人,无论在繁华城市,还是在穷乡僻壤,诗书传家,仁义礼智信这几件老祖宗的法宝,都如炊上米一样不可少。阳山人,把人穷志不穷、战天斗地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看着高山下乡野中绿树里的洋房村居,感受得到时代车轮碾压过后村庄重生焕发新机的样貌。
阳山是一块山的绿地。
这片绿地上的森林是山。
山里人的淳朴,给了这森林灵魂。
从石潭、七拱、黎埠、小江、杜步、阳城、大崀到南岭脚下的连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像在肆意雕刻着地球,而人民用智慧、汗水、劳力和时间,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使这山因人间艰辛而温暖。山像波涛,人像山;山像大海,人像山。无论山如何雄竣野蛮,人都像山上的一棵树。
山高人为峰。
行走在阳山,在任何一个小村小镇,都能感受到山与人的和谐。
大美阳山!
如果我的心如莲花,我愿意留下一瓣。
如果我的人生如流云,我已经经过。
阳山,南方之南凝固的一片海涛。
阳山人,赶山如赶海。
我们是纷飞劳燕,阳山,是可以落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