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正值报春的梅花飘香之时。国内有四大赏梅胜地,分别为武汉东湖磨山梅园、南京梅花山梅园、上海淀山湖梅园和江苏无锡梅园。只是号称“香雪梅花甲天下”的苏州光福香雪海,却并没有列入其中。其实香雪海的梅花,是国内种植历史最为悠久的地方之一。
位于苏州城西南方向的吴中区光福镇,著名的邓尉山香雪海景区,是春天探梅的绝佳之处。邓尉山的梅花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曾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名将邓禹,晚年隐居于此,据说是他开启了种植梅花,所以“香雪海”的所在地,也被称之为光福邓尉山。
明朝的时候,苏州进士姚希孟,曾在他的《梅花杂咏》一文中写道:“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吴中,而必以光福诸山为最”。而在《光福志》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所谓二十四香花信风,唯梅信第一,帷时四方名流骚客,或寻胜,或探梅,舟车往来,络绎而至,极一春之盛。”可见明清时,邓尉山的梅花已经独领风骚了。
其实邓尉山最早的名称叫“马驾山”,当地人也爱称为“吾家山”或“光福山”,只是现今除了民间的老百姓中,还有叫它“吾家山”之外,媒体上对外的统称都是“邓尉山”,或直接叫“香雪海”。一座种植梅花的山拥有五个名字,这也算奇特了。
“香雪海”名称的由来,也仅有320多年。公元1695年(清朝康熙三十五年)春,时任江苏巡抚的宋荦,来吾家山扫墓。彼时刚好是梅花盛开之时,也许是吾家山的梅花过于茂密,宋荦一时兴起,口吟了一首诗,诗中有一句: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当地的官员立马献上墨宝,让宋荦题写了“香雪海”三字,于是香雪海就这样诞生了。
《清一统志·苏州府一》这样描述吾家山的梅花:“居民以植梅为生,花时一望如雪,香风度十余里。”当年,吾家山的农夫,基本上都以种植梅花、茶、桑树养家糊口,其中梅花的种植要占一半以上,茶叶的种植仅占十分之三,这也是苏州能出产梅子蜜饯的来由。
在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年间,香雪海盛极一时。康熙先后3次到达香雪海,乾隆更是六次下江南,六次都来到了这里。据说两位皇帝先后为香雪海写下了十多首赞美的诗作,如今,在香雪海还保存着乾隆赏梅的古迹——乾隆御碑。只可惜碑身上的乾隆御笔诗作,已经很难辨别清楚了。
光福镇临近太湖,其本身就像是一个伸入太湖之中的半岛。所以镇上所有的山脉均不高,属于江南低矮的丘陵。香雪海也是如此,虽说连绵有三四十里,但去香雪海赏梅,基本上都是在平缓的山坡上,加上现今在梅花树丛里新修的赏梅道,游玩也不会觉得累。
通常香雪海的赏梅时间,从每年的二月中下旬至三月上旬的一个多月时间,需要游玩的景点有宋荦刻石“香雪海”、梅泉、闻梅馆、梅花亭、石竹园、摩崖石刻和乾隆御碑等处,另外山麓上的司徒庙内,有四棵迄今1900年的古柏树,长得古拙别致,乾隆皇帝来的时候,亲自命名它们为“清、奇、古、怪”。
香雪海内的梅花,主要品种为乌梅、绿梅、红梅和白梅,以乌梅和绿梅的数量最少,也最为珍贵。最多的是白梅树种,种植了很多,因而每年的春初,大片的白梅花开满山坡,似乎把邓尉山披上了一件洁白的薄纱,不是雪花,却胜似雪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香雪海景区也不得不闭园谢客。虽有梅花盛开,但人们无法去邓尉山上赏梅。宅家翻出往年拍摄的照片,云游一下香雪海,用来纪念一段特殊的日子。作者简介:陆建华摄影(摄影师、旅行家、自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