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应志刚
黎里古镇的秋,来的有些晚。
当天平山的枫叶已经绚烂,道前街的银杏开始泛黄,古镇的秋不争也不抢,踩着秋天的尾巴限时登场。
法桐是最为亮丽的色彩。
一树树叶子都染上了璀璨的颜色,深红、浅黄、深绿、浅褐,在阳光的映照下镀上了温暖的光泽。
立于摇橹船头,望着市河两岸层层叠叠的梧桐叶,听秋风吹来,那叶子摩挲里,似越剧开场锣鼓敲得铿铿锵锵;似歌剧千回百转撩人心弦的咏叹;似评弹艺人手中的琵琶,弦索叮咚。
望一眼明清建筑间夹杂的民国宅院,望一眼桥头自拍裙摆摇曳的时尚女孩,恍若时光穿越,或行进于大变革时代风云激荡的岁月,或漫步于小仲马笔下《茶花女》里异域的风情。
江南的古镇,鲜有似黎里这般栽种法国梧桐的。
问了饱经风霜的老人,比划着手指,也道不出个缘由来。
路过柳亚子故居,抬眼看前方南社通讯处旧址,似乎又有了答案。
法桐是孙中山先生之钟爱,因其三球悬铃,很是契合先生所提倡的三民主义。
柳亚子是南社的创始人,也是中山先生的追随者,这法桐栽种于稼轩先生的故土,怕不是简单的巧合。
每年十月直至年末,法桐叶烁金流光,倒映在潺潺流淌的市河里,是黎里古镇四季颜值最高的时刻。
秋色晕染着一道道耸起的山墙,一重重圆拱的过街券门,一排排沿河的排柱廊檐,一座座河埠石阶。
日出日落,有飞鸟成群划过白墙黛瓦马头墙。
古镇的游客不多,古镇的烟火依旧日升月落。
河埠头浆洗衣物的阿婆,廊棚下抽烟聊天的阿爹,小媳妇牵着胖娃娃脸上泛着圣母般的光泽。
花坛里不知何时钻出来一条蚯蚓,一时没看住,小娃娃趴地上去捉,急得小媳妇赶将上前,连喊是喊“怕、怕”。
阿婆上了岸,围兜擦着手,也追着嚷嚷,“腌臜、腌臜”。
阿爹倒是淡定,笑嘻嘻舒展了眉头,“小人嘛,啥么事全稀奇的。”
骑电瓶车的大叔,嚷嚷着“借光、借光!”
车身拴着水壶、钢筋锅、铁皮桶,磬铃哐啷在石板路上一路颠簸。
众人忙避了开去。许是被搅了谈兴,各自散去。
一枚秋叶落下的辰光,四周归于宁静。
弄堂里飘来人家炸油墩子的味道。
我追逐着一只有着白狐般灵动眼神的猫,在散发着古旧气息的弄堂,像是要追逐一段前世的尘缘。
走过明弄是暗弄,幽暗的甬道逼仄,似要将人吞噬进去,惶恐间,又是一道光照亮前路。
这时光游走的旧巷,恍惚前尘前世,又恍若光明未来。
宋风遗韵下,明清的建筑,软语风情的人,狐媚般出没的精灵,这是独一无二的黎里。
百转千回的柔情和述不尽亘古情怀,勾起的是梦中那份对江南的眷恋。
走过古桥,踏过青石路,听着巷弄人家留声机里的一曲评弹,品一盏上好的碧螺香茶,依着美人靠看水里悠然驶来一支摇橹船,咿咿呀呀的桨水声,微醺了岁月,醉了薄凉的秋风。
上一篇:“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吴王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