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屋所在的凤凰街马路对过有一条醋库巷,宋代旧名状元坊。
巷子里有一座晚清园林柴园,为光绪年间柴安圃所构,建国后成为苏州盲聋学校。
近几年大兴土木恢复原貌,辟为苏州教育博物馆,今年教师节刚刚对外开放。
因为是苏州最新开放的园林,参观者络绎不绝。老苏州们更是呼朋唤友,来看看自己的母校在苏州教育史上的分量。
自科举制实行以来,从唐至明,苏州每个朝代的状元数量都是个位数,到了清代却猛增至26人。说是文风鼎盛的原因也不尽然,明代苏州人学问也不错呀,不是也有明四家么?怎不见如此多的状元?窃以为除了文化传统,大约也有江南的富庶作为经济后盾。作为大清国税赋的重要贡献者,又经常接待皇帝南巡。吃人家嘴短,那就多点几个状元吧,置换一下资源。而同样文风兴盛的四川,因为明末张献忠的战乱,民生凋敝,人口锐减,才有了湖广填四川,整个清代近300年直到光绪年间才出了第一个状元,还非得归因于成都望江楼的倒影正好斩断了锦江的文脉,重修了望江楼之后才使千年文脉得以接续。再看苏州,自从太平天国期间经济遭受重创后,就再没出过一个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