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保圣寺游记
UP ChinaTravel
2024-10-19 22:16:50
0

      2014年12月28日,我一大早就从花桥出发,前往甪直古镇,重点是参观保圣寺。我自己有一个习惯,每到一地,必先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与寺庙,尽可能多地了解每一个地方的历史与文化,这也恰恰是我最大的兴趣所在,至于那些大众所趋之若鹜的名山大川、自然风光等著名景点,基本上都不在我考虑范围之内。因为我认为,只要心中有名山,处处都是名山,只要心中有大川,哪怕是身边的小河就是大川,“逝者如斯夫”,难道孔圣人一定要站在大川之畔才能抒发如此之感叹吗?我看未必。

 

      我从甪端广场进入古镇,沿河向东,过了永安桥和香花桥,站在高高的小桥上,就可以看到小巷子尽头的保圣寺了。保圣寺是江南一座著名的千年古刹,寺内古物馆里的塑壁罗汉相传是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保圣寺原名保圣教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一做皇帝就大兴寺庙。保圣教寺即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保圣寺历经兴废,最盛时,殿宇5000多间,僧众千人,范围几达半个镇。及至明代成化年间,寺内仍有200多间建筑,保持了一流寺庙的格局,号称江南四大寺院之一。寺内现存建筑有二山门、天王殿、古物馆等。现在的保圣寺山门是按乾隆年间的原貌重修起来的,寺内有三宝 一是唐宋的青石经幢,二是大铁钟, 三就是我今天要参观的重点罗汉塑壁,除了三宝还有三绝,千年银杏、百年枸杞、古紫藤。

 

      走进二山门,但见天王殿气宇轩昂,单檐歇山式屋顶,戗角起翘采用立脚飞檐式,显示江南佛殿式风格。殿内可看到有明代建筑特点的昂嘴斗拱结构。据古建筑专家陈从周考证,这座天王殿是明代崇祯年间在宋代殿基上重建起来的。梁式为前后三步梁,上加驼峰。柱础为覆盆式石础,刻有“压地隐出神童牡丹花”图案,这是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遗物。殿内原有高大的四天王(即四大金刚)泥塑,抗战期间毁于侵华日军之手。现殿内展览当地出土文物。  

 

      从天王殿北行,即是庭院。院内有两大件文物,一是青石经幢,二是铁钟。青石经幢系唐幢宋础,立于古物馆庭院的西侧,它的全称叫“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幢”。经幢是唐代创始的一种佛教石刻,由盖、柱、座组成,柱上刻佛像、佛名或经咒。保圣寺原有唐宋经幢各一,现只存下这一座和另一座的一块八角形刻经石了。保圣寺的经幢,系唐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建,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重立,经幢为青石质,幢体基本完整,通高5.15米。经幢下为基石,其上为束腰式须弥座,刻莲瓣级,束腰八面,镌壶门,佛像端坐在壶门内,面型丰满,神态自若。幢身八边柱形,刻《尊胜陀罗尼经》,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字迹已无法辨认。

 

      经幢共分为七层:底基是云水纹的覆盆形石础。其余各层石柱上面都有盘盖,盘盖大于柱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起着遮雨和装饰作用。第一层,青龙图案。龙是护法的“八部天龙”之一。盘盖是覆莲型花纹。第二层,四大金刚。盘盖是仰莲型花纹,上面刻有石栏杆图案。第三层,陀罗尼经咒石刻。盘盖是八角形石盖,每个角都刻有兽头来护卫。第四层,如意云图案。盘盖是仰莲型花纹。第五层,莲花宝座上端坐着佛像。盘盖是屋顶型石盖。第六层,菩萨像和仙鹤图案。盘盖是华盖型石盖。第七层,金刚力士。顶盖是飞天形象,这是一种叫做“迦楼罗”的人面长鼻金翅鸟,也是护法的“八部天龙”之一。顶端是蟠桃型,上面刻有曼陀罗花图案,以飞天、云头绞圆盖结顶。各级饰以佛教题材图案,幢身以上各级尺度逐级递减,比例适度,造型端庄秀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座尊胜陀罗尼经咒石幢,无论其年代还是艺术价值,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这尊大铁钟,既是保圣寺的镇山之宝,也是佛寺的历史见证。大铁钟铸于明末清初,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通高1.8米,口径1.12米,壁厚0.11米,重约1.5吨。钟顶提梁双首四龙爪式,造型生动。钟口外撇,呈多瓣莲花状,曲线委婉。钟身上部环铸凸弦纹框面,钟上铭文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吉言。按《敕修百丈清规》所定,大钟“晓则破长夜、敬睡眠,暮则觉昏衢、疏冥昧”,遇大事亦鸣钟。佛经上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说法,鼓钟也是行善的一种壮举 。

 

      庭院之北,就是在大雄宝殿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古物馆,古物馆面阔三间13.75米,进深15.19米,内部装修为罗马式。抱厦上原有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题书的“保圣寺古物馆”,古物馆庭院门楼上原有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书写的“保圣寺古物馆”题名。馆内有世界闻名的“塑壁罗汉”。据《吴郡甫里志》记载,原来的大雄宝殿建于公元1013年,殿内供奉释加牟尼佛像,旁列罗汉十八尊,为圣手杨惠之所摹,后来大殿倒塌,仅存九尊。杨惠之(713-741年),吴县人氏,唐开元年间,他与吴道子一起学苏州画家张僧繇的笔法,后专功泥塑,当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的美谈。杨惠之在南各地寺院制作过许多塑像,但由于泥塑作品不像石刻铜雕那样经久,因此其真迹很难保存下来。

 

      保圣寺罗汉塑壁在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总体设计或者说艺术构思上的巨大成功。在总体构思上挣脱了寺院造像单尊依次排列旧模形的束缚,将当时寺院最盛行的画壁巧妙地移植到雕塑之中,独具匠心地创造出以山水为背景,置罗汉于其间的一件独立完整的艺术作品,远观塑壁,那突几的山岩,卷舒的云气,翻滚的浪花,与神态备异的罗汉,动静交融,遥相呼应,把千姿万态的海上仙岛和棚棚如生的洞中罗汉,浑然一体,形成了一幅古雅而壮观的立体山水画。远望如峰峦参差,近看则塑工精细,丰富多彩。塑壁造型巨细和谐,恰到好处地运用夸张写实的对比手法,进行烘托、谊染。就塑壁整体而言,运用夸张变异的手法把山石塑得上大下小,倒悬空中,有欲坠而不落之感,远远望去,山石似彩云,彩云似火焰,变幻无穷,尤入仙境一般。这些岩石把罗汉的形象衬托得丰富饱满,韧棚如生。细看整个画面,处处以虚带实,以实衬虚,笔笔意气相接,融会贯通。

 

      保圣寺罗汉塑像的高妙之处,就是在于捕捉了这些人类精神风貌的一瞬间,如降龙的眼神、讲经的动态、尴尬的五官、袒腹的形体等,把它加以典型化的夸张和细腻的写实,集中溶化于塑壁之中,从而塑出一尊尊形神兼备、棚棚如生的罗汉像。这些塑像尽管历经千年、屡经沧桑,虽没有原作的宏大,但现存的半壁中其完整的气势和内在的精神,依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中国雕塑艺术史上杰出的精品。塑壁罗汉像从左至右依次是智真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袒腹罗汉、达摩罗汉、降龙罗汉、讲经罗汉、听经罗汉、尴尬罗汉。因为泥塑罗汉与泥塑的山林色彩接近,要找到并看清这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仍然基本保存完好的罗汉,着实需要考验一下眼神了。

 

      智真罗汉,他的表情深沉、头型圆中带方、方部肌肉丰满、鼻正口方、五官端正,双眼半开半闭、眼睛静中有动,显露智慧,他的神态完全沉静在摆脱了人间一切困惑与烦恼,进入佛门崇高的境界里。给人以雍容敦厚、圣洁慈悲之感。

 

      沉思罗汉,也被称为罗怙罗多尊者。罗怙罗多是印度一种星宿的名字。古印度认为日食月食是由一颗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这位罗汉是在月食之时出世,故取名罗怙罗多,即以该蔽日月之星命名。他身着袈裟,双脚自然踏地,双目下视,端庄安祥, 表情深沉,仿佛在思考什么问题,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他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时能行人所不能行。他的沉思,就是获取智慧与行动。

 

      伏虎罗汉,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饥饿而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称他为“伏虎罗汉”。他身上披着袈裟,袒胸而坐,洒脱自如,随性自然,三分带笑七分带怒的表情,更是显得凶猛无比,威武骠悍、粗狂豪爽,双目炯炯有神,眉宇间聚集着智慧,怒不可遏的神态充分表现了要征服人间一切邪恶的内在威力。尽管他已是手断败残了,但从他凸起的肌肉上仍可见力量无穷。

 

      袒腹罗汉身着袈裟,袒胸露腹,双腿自然弯曲,安然随意,温文尔雅,一副心宽体胖、超然物外的样子。面容清秀,肌体丰腴、衣衫宽松,依岩而坐,安然随意,表现出温文尔雅、气宇不凡的精神气质,尤其通过廖廖几笔柔和的线条,皮肤和衣衫的质感清晰可见,既勾划出胸腹之间的界限,又逼真地表现了周身放松的肌肉似乎在微微的抖动。足以使人叹为观止。

 

      甪直古物馆内塑壁之上,高居正中的是“达摩罗汉”。 达摩,相传为南印度人,佛祖释迦摩尼的第二十九传法祖,也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人。他在南北朝时东渡中国,先至南梁,后到北魏,再到河南省嵩山少林寺面壁静坐九年,至今少林寺附近尚有面壁石和初祖庵。达摩禅学的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要人心安静得像墙壁那样坚定不移。保圣寺的达摩像,塑的就是他面壁九年修行的姿态,他结跏跌坐、闭目顿首、双手笼袖置于腿上,多皱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似乎进入了摒思绝虑、四大皆空、万物无碍于心的禅定境界之中,反映了禅僧端坐时,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的精神状态,体现了“静处安禅治毒龙”的意境。蹙起的眉头,凹陷的眼窝,多皱的额头,松弛的两颊,下垂的嘴角,这些精彩的细部刻划,又加强了苦修的神情,给人以大慈大悲、善良智慧的和谐之美。也有人根据此尊塑像的着装很特别,头戴沙帽,身穿龙袍(其他罗汉身穿加沙),认为这尊像是梁武帝萧衍,是他被困台城时听天由命的写照。

 

      降龙罗汉,是征服桀骜不驯的神怪的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称他为“降龙尊者”。塑像健壮、威武、骠悍而沉着,圆颅大额,隆眉高鼻,阔口,络腮胡须,具有“胡貌梵相”的特征。他右手从容按膝,左手力撑岩石,双眉紧蹙,双目炯炯有神,昂首远视,若有所见,面呈紫红,似热血喷涌,表现的是定能制服天上掌控水患旱灾的恶龙的坚毅与力量。整个造型生动写实并略加夸张。特别是通过那双眼睛的刻画,把他伟岸的气质和焕发的神采表现得淋漓尽致。既得其行,又传其神。而右手微微屈起的食指,似在轻弹膝盖,手背上的筋脉隐约可见,似有血液在其中流动——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出他稳操胜券的神气,从容不迫中更见內在力量和必胜的自信。其服饰亦很有特点,衣纹随身姿起伏运动,有凸起的圆弧线,线条流畅劲利,颇有“典铁盘丝”的韵味,身上的袈裟许多部位都有精致美丽的纹饰。

 

      讲经罗汉和听经罗汉成为一组,相对而坐。讲经罗汉和听经罗汉处在一个和谐的画面中,一长一少,一胖一瘦,一动一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听经罗汉(诺矩罗尊者),侧向端坐,面对讲者,右腿曲于臀下,左脚自然踏地,神态虔诚,神情专注,一副认真听讲的神态,抱腹而坐,双目微合,姿态恭谨,他专心致志的神态,表现出已经完全被长者的讲解所吸引,沉浸在佛的世界里。讲经罗汉(阿氏多尊者)是一个清矍的老者,左手扶膝,右臂上弯,他前胸内吸,后背微驼;喉结突起,大嘴微张,似乎正在滔滔不绝地向幼者讲授佛经的奥秘。

 

      最右一尊为“尴尬”罗汉,身着袈裟,结跏趺坐,两臂上弯,双目倒挂,络腮胡,口微张,他的脸部表情十分丰富,呈似笑非笑、似哭非哭,一幅尴尬人遇到尴尬事的无奈模样,哭不得也笑不得,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形神刻划得维妙维肖,达到了栩栩如生,呼之欲活的艺术效果。其衣褶塑法也很有特点,有转折翻叠的艺术效果,因而服装层次分明,折纹自然,具有写实性。“憨笑”、 “听经”、“讲经”,同是面带笑容的类型,但是,中年的“憨笑”咧口自得其乐,老年的“讲经”赤着足边说边笑,年轻的“听经”则是拱手而听且笑。他们一个是憨厚朴直,一个是谆谆善诱,一个是温厚虔诚,三人性格鲜明而又各异。

 

      保圣寺内的“斗鸭池”、“小虹桥”和“清风亭”,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陆龟蒙先生留下的遗迹,他曾做过湖洲、苏州刺史的幕僚,但一身清贫艰朴、常与农民一起耕种田地,并首先发明了农民翻土耕地的牛犁,当地的农民特别敬重他。

 

      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千年古刹保圣寺,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曾为寺题抱柱联:“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保圣寺内的半壁罗汉更是以独具一格的构图和大胆新颖的表现形式,为国内唯一现存的遗型。无以类比,其设计之巧妙、塑艺之精湛,不仅足以窥见北宋的艺术成就,而足以代表中国殿塑史上最高的水平。早年郭沫若先生看后讲“保圣寺的罗汉塑像,筋骨见胸,脉络在手,尽管受着宗教题材的束缚,而现实感却以无限的迫力向人逼来,使人不能不感到一种崇高的美”。岁月长流,人文荟萃,独有魅力,永存记忆,千年禅意的透彻,再加上江南的写意风格,让我尽情地畅游在历史的长河中,欣赏着长河两岸飞驰而过的绚丽文化影像,久久不忍离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周庄 | 除了陈逸飞画笔下的双...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杜荀鹤80年代还藏在深闺中的周庄,因为旅美画家陈...
探索苏州阳澄湖买大闸蟹攻略,找... 阳澄湖,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以其盛产的大闸蟹在全球享有盛誉。本文将手把手教你如何购买到正宗的阳澄湖...
铁铃关,金戈铁马御寇安民 ★旅游地点:苏州枫桥景区之铁铃关走过枫桥,就是铁铃关,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也称枫桥敌楼。据方志记载...
小隆中,李根源先生隐居地(下) ★旅游地点:苏州小隆中阙茔村舍白墙黑瓦,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松海书画部落是一组建筑群,都紧闭着大门,看...
这些古风满满旅拍地,配上汉服小... 双十一刚过,你们剁手了多少?不过,作为站在互联网前沿的弄潮鹅,比起买买买,我更期待双十一的大数据盘点...
苏州太平禅寺的银杏树,800年... 秋末冬初,江南大地上还是枫叶红了,银杏叶黄了的景象,赏枫赏银杏,是这个时段的热门。在江南地区,几乎每...
苏州春节旅游攻略,特色春节好去... 春节你想好去苏州哪里玩了吗?收下这份超全的苏州春节旅游攻略,一起在苏州过个年味十足、精彩有趣和新意时...
苏州亲子酒店推荐│连吴彦祖都在... 时至年底,寒冬渐至,放眼窗外,一抹秋色仍在奋力挣扎,一如我们心底对四季风景的渴望。辛苦了一年,是时候...
无锡周边短途自驾游去哪儿?推荐... 无锡周边短途自驾游去哪里比较好?今天给大家推荐几个无锡周边的游玩好去处,开车自驾车程最远不超过3小时...
宝岛又一村游览         五一期间,大家阳之后,第一个适合旅游的节假日,有五天的时光,可以陪家人,慢慢度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