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博物馆游记
UP ChinaTravel
2024-10-19 22:17:38
0

      2015年2月6日,下午,我来到了苏州博物馆。参观每一个地方的博物馆是我的个人爱好,尤其是像苏州这样的古老地方,有着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灿烂辉煌,是吴地的结晶与象征,是吴地的骄傲与自豪。苏州自古地灵水秀,人文荟萃,历来被誉为“文物之邦”,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还是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因此,苏州博物馆一定要来,而且还要多来几次。

 

      苏州博物馆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集毕生的智慧和感情为家乡苏州亲自设计的,馆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占地面积约1075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是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在造景设计上又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苏州博物馆的主色调是粉墙黛瓦,就是为了能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又用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了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苏州博物馆的屋顶设计非常有特色,其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而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

 

      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4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865件/套,二级文物1188件/套,三级文物32295件/套,尤以历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工艺品见长。此外,苏州博物馆还收藏有古籍善本725种3128册,普本28501种91754册,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苏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区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这4个常设展厅。

 

      苏州自古就是吴地中心,镶嵌在江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2500年前吴大都的建立,迈开了苏州城市文明的步伐。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当一件件苏州出土的文物展现在自己的眼前时,我不禁为其精美绝伦而赞美,为其天趣和谐而赞叹,为其绚丽风姿而赞唱。倘徉于苏州的历史艺术长廊,东方文明的盎然生机,定将使人流连忘返,遐思千万。其中“吴地遗珍”系列包括晨光熹微、争伯春秋、锦绣江南、都会流韵四个主题展室。

 

      “晨光熹微”展厅:苏州,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集中分布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绵延不绝数千年,成熟的稻作农业,先进的制陶、治玉工艺,尤其是发达的“玉礼器”体系,始终是中国文明进程中极为光彩夺目的亮丽风景。这一尊粗砂陶三足器,是马家浜文化(5000-4000)梅堰遗址出土,高12厘米,夹砂红陶。敞口,圜底,下承三足。该器为斧形器上加三个宽扁形足。吴县草鞋山遗址曾有类似器物出土。

 

      “争伯春秋”展厅:大国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主旋律,吴国的逐鹿中原、北上争霸、黄池会盟以及吴越争霸,为波澜壮阔的春秋舞台谱写了动人的历史篇章。吴国的青铜兵器享誉海内,而其精美的玉器及精湛的青铜礼器制作亦为世人所青睐,真山吴王墓、严山窖藏出土的吴国王室玉器,虎丘春秋墓出土的提梁盉、鼎和何山东周墓出土的楚途盉等一批文物,代表了吴国玉器及青铜器制作的杰出成就。

      “锦绣江南”展厅:至西汉武帝时(前140~前87),拥有盐、铜之饶、三江五湖之利的苏州,已是“江东一都会”,成为东南的政治、经济中心。西晋末,北方士族纷纷南迁,苏州得到了又一次大开发。《陈书•宣帝纪》用“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来描写六朝时吴地的农田景象,而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的进步。桑蚕业、丝织业、冶炼业、造船业、制瓷业等迅速崛起,领衔于时。其中的青瓷生产,尤称代表。 至隋唐,随着江南运河的开通,苏州成为东南沿海沟通内外的水陆交通要冲,在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南移的过程中,渐为全国财货集散、转运和信息交流的一个中心。东晋(317-420)褐釉鸡首壶,是天宝墩出,口径6.9厘米,高15.4厘米 鸡头引颈高冠作流,圆股形把手联系着盘口和肩部,两旁桥钮各一。通体酱褐色釉,应是德清窑的特色产品。德清窑位于浙江省,是目前已知最早烧造黑瓷的窑址。 青瓷与黑瓷都是以铁为主要着色剂,生产工艺基本相同,釉料中氧化铁的含量在3%以下的烧成青瓷,在4-9%以上的就可以烧出黑釉瓷器。

 

      “都会流韵”展厅:唐宋以降的苏州,经济地位日益上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与“苏湖熟,天下足”的古谚语,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都有具体的反映。及至明清,城乡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的持续繁荣,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化的极度昌盛,苏州已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有“东南一都会”之称。 元末张士诚母曹氏墓(俗称娘娘墓)及明晚期王锡爵墓出土文物如冠服、首饰、佩饰、刺绣、明器家具、生活用具等随葬品,既反映了当时先进的工艺技术水平,又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有所折射。元代(1271-1368)女金冠,曹氏墓出土,高13厘米,宽24厘米,此冠用极其织细的竹丝编结成网格状冠壳,用藤或竹条做为内外边圈,以丝扎固。再在冠壳表面蒙麻及黄薄绢。冠上缀贴孔雀翠毛,出土时色彩尚鲜艳,现已残存较少。薄绢上用九根金丝由前而后箍牢。冠两侧金丝弯曲成回旋状。冠的前沿缀有镶金边的玉饰五块,上面分别刻有鼠、虎、牛、羊、兔五肖,以虎居中。此冠于1964年6月在苏州城南盘门外吴门桥吴王张士诚之父母合葬墓,随同此墓一同出土的还有大量珍贵文物。

 

      “吴塔国宝”突出展示了苏州两座标志性佛塔虎丘云岩寺塔和盘门瑞光寺塔内发现的国宝级佛教文物,分“宝藏虎丘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和“塔放瑞光瑞光寺塔佛教文物”南北两个展室,仿八角形砖塔的展室格局和主次分明的布局形式直观再现了文物保存原貌,充溢着庄严圣洁的宗教情怀。

 

      “宝藏虎丘虎丘云岩寺塔佛教文物”展厅:越窑秘色青瓷莲花碗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碗,在此碗没有被发现之前,中国考古以及文化界都没有见过真正的秘色瓷。此秘色瓷莲花碗的发现正好填补了我国唐宋交接之际秘色瓷的空白,因此得以成为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说起这件秘色瓷莲花碗的发现,还要回溯到61年前,1957年3月30日,苏州虎丘塔迎来又一次的维修,这次修缮采用的方案叫“加箍喷浆”。简而言之就是用水泥凝固,外加钢筋箍套。不过“如此往复三道”,一个叫王菊的工人,丝毫未偷工减料地往塔的第二层裂缝处灌水泥浆,然而大量的水泥浆下去之后,都消失得无影无踪。裂缝像饕餮一样,怎么也填不满。王菊觉得这事儿不对劲,但是好奇心仍然驱使他扒开周围的砖石,一条“通往江南”秘密的通道,赫然出现在他眼前,于是,他就壮着胆下去,发现一条十字形空巷,中间放有长方形石函和多件文物:原来这是一处传承江南千年文化的藏宝阁。这次意外发现,揭开了虎丘塔背后千年江南的秘密,之后又发现了暗阁。其后在第三层一个昏暗的洞窟中,一件“青色莲花碗”泛着莹润的水光,出现在世人面前。当时谁也没想到,这只看上去很普通的青瓷碗就是传说中的秘色瓷。直到1987年,陕西法门寺封闭千年的地宫现世,出土了一批越窑青瓷,同时还出土了相关碑文。文中所述的秘色瓷呈青绿色,釉色晶莹,能达到碗中无水,却仿佛有一汪清水的效果。而苏州虎丘塔暗阁中发现的“青色莲花碗”,恰好就呈现出这种水光盈盈的样子。人们这才认定,这就是失传已久的秘色瓷。秘色瓷是越窑瓷器中的精品,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定烧的入贡中原朝廷的专属瓷器,庶民不得使用。苏州博物馆馆藏的这件越窑秘色青瓷莲花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莲花碗,一部分是盏托。碗呈直口深腹,盏托的形状如豆,上部为翻口盘,正中镂空有一个小圆孔直通器底,下部为向外撇的圈足。胎体呈灰白色,胎质细腻致密,颗粒均匀纯净。器型敦厚端庄,比例适度,线条流畅,丰腴华美,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构思巧妙,浑然天成。整体造型精巧端庄,胎壁薄而均匀,湖水般淡黄绿色的釉色,玲珑似冰、剔透如玉、匀净幽雅,令人陶醉,将高深的佛法与精美的瓷艺完美地统一。颇有唐代陆龟蒙“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艺术效果,是秘色瓷中的稀有之物。

 

      “塔放瑞光瑞光寺塔佛教文物”展厅:瑞光塔又称“瑞光寺塔”或“瑞光院塔”。瑞光寺,初名“普济禅院”,据志书载,在三国东吴赤乌四年(241年)时,康居国僧人性康来到苏州,吴主孙权为他创建了这座佛寺,是苏州的著名佛寺之一。赤乌十年(247年)孙权为了报答母恩,在此寺中建造了十三级舍利塔。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重修,并敕赐一枚铜牌置于塔顶。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重修时改为七级,并赐额为“瑞光禅寺”,相传塔上常常放五色祥光,故而改名为“瑞光塔”。现存的瑞光塔为砖砌塔身,是北宋初期的遗物,木构部分为宋、明、清历次重修的,其建塔历史在苏州诸塔中仅次于虎丘云岩寺塔。塔为7级8面,由外壁、回廊、塔心组成。塔高43.2米,由下至上逐层收缩,轮廓微成曲线,体制古朴,保存了唐宋多层塔的风格和结构特点。 1978年4月,苏州文管部门在该塔的第三层塔心的砖龛内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经过鉴定考证,这批文物有以硬黄纸墨写《佛说相轮陀罗尼》一百零五卷、《佛说天地八阳经》一卷,碧纸金书《佛说阿弥陀经》一卷、碧纸金书《妙法莲华经》七卷(唐、五代之物);雕版印刷的《法华经》六卷、《大隋求陀罗尼经咒》一卷、《梵文大隋求陀罗尼经咒》一卷(北宋);黑漆嵌螺甸经箱(唐、五代);真珠舍利宝幢(北宋);彩绘四大天王像内函(北宋);铜质金涂塔两座(五代);地藏、观音、如来佛菩萨像九尊(宋);彩绘描金模制泥质观音像2尊(宋)及喇嘛小木塔和琥珀龟钮方章(宋)等,令人感兴趣的是这批文物大部分同佛教的密宗有关,对于研究密宗在五代南方的传播及其对北宋初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的参考价值。嵌螺甸经箱,唐-五代(618-960),1978年发现于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经箱系木胎,通体髹黑漆,用天然彩色的螺铀嵌出各种图案,雍容华贵。碧纸金书《妙法莲华经》就存放在这只黑漆嵌螺铀经箱中。 经箱分盖、身、台三部分。盖为盝顶式,用木板斗和,四周立板由三个门齿状榫头相接。台座则采用须弥座形式,设有十六个壶门,壶门内贴饰堆漆描金瑞草。木片施金箔,虽经千年,金色依旧。盖面以铀片嵌出三组并联团花,中间团花中央镶一颗直径2.3厘米的半球形水晶球。盝顶斜坡和立面各缀花叶文铀片图案,分别间以蝴蝶和飞鸟状铀片。箱身四个面嵌缠枝形石榴花卉图案,寓意子孙满堂。盖、身、座四周还以花苞形,四瓣花形、鸡心形等不同形状的细小铀片嵌出条带形纹饰。铀片即蚌片,又称螺细。经箱铀片厚0.1厘米,表面施以浅雕刻纹,使各式图案显得更加雅致精细。 根据唐、五代各时期经纸不同的尺寸,以及嵌螺铀的作法,可以确定此经箱是晚唐或者五代的作品。至目前为止,五代的经箱屡有出土,但嵌螺铀经箱却前所未见。瑞光寺塔出土的这只华美经箱,为我们了解晚唐嵌螺铀工艺提供了一件最早的实物。

 

      1978年4月12日,三个顽童登上岌岌可危的瑞光古塔掏鸟蛋时,在宝塔的第三层意外发现了一个封存已久的宝藏,宝幢即是其中之一。宝幢置于黑色外木函内,木函的正面立墙上有两排白漆楷书:“瑞光院第三层塔内真珠舍利宝幢”。宝幢的主体用楠木构成,分须弥座、佛宫、刹三个部分。须弥座呈八边形,下有双层方涩,向上弧状收束。中间分置银狮、半圆雕供养人及木狮。须弥座上周置勾栏,内作大海,须弥山从中耸起,一条满身缀珠的九头龙在山与海之间盘旋。海面升起八朵木制祥云,云头分别站木雕四天王、四天女。佛宫在须弥山的顶端,宫外有八大护法天神守卫。宫中为碧地金书八角经幢,分别以真、草、隶、篆书阴刻填金七佛之名,及梵语“南无摩诃般若波罗密”,意即“大智慧可达彼岸乐土”。 经幢中间是一只用来供奉舍利子的浅清色葫芦形瓷瓶及两张雕版印《大隋求陀罗尼》。幢顶的佛龛内置一尊木雕趺坐佛祖像。佛宫外有八根殿柱,柱上承八角形斗拱梁房殿顶及戗角。殿顶又设漆龛,内盛金质宝瓶。华龛上罩一八角形金银丝串珠华盖,盖上有鎏金银丝编小龙八条。 华盖上部为刹,以白玉、水晶及金银制成。八条银链从刹上垂下并与华盖八角相连。刹顶是一颗直径为3.4厘米的大水晶球,球两侧用银丝缠绕,金光闪闪,意示“佛光普照”。 真珠舍利宝幢,选材名贵,构思独特,造型优美,综合了当时木雕、描金、玉雕、穿珠以及金银细工等专业技术,整个宝幢共用珍珠四万余颗,凝聚了当时能工巧匠的智慧与心血,是一件珍贵的宗教艺术品。

 

      在明清文人的集体记忆中,苏州有着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位置。这不仅是因为苏州是山川钜丽、风土清嘉的江南奥壤;声名文物、群彦汪洋的人文渊薮;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繁华都会;更为具体而感官的是麋鹿姑苏的吊古幽情、才子佳人的风流佳话、闲隐君子的雅人深致,乃至衣服屋宇的穷极华靡、饮食器皿的备求工巧、俳优伎乐的恒舞酣歌、宴会戏游的殆无虚日等诸如此类的苏州物质文化与消费生活的城市印象。而囊橐这些集体记忆中的碎金屑玉,明清苏州在文人们心目中的概念,俨然是世间文人文化的住持,天下风雅活动的主持。在当时诸多的文人记忆中,与徐霞客并称为双子星座的人文地理学家浙人王士性,以其遍游全国的经历所作的如下评论,庶几是真实而公允的:“姑苏人聪慧好古,亦善仿古法为之,书画之临摹,鼎彝之冶淬,能令真赝不辨。又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其赏识品第本精,故物莫能违。又如斋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即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尤之,此亦嘉、隆、万三朝为盛。至于寸竹片石摩弄成物,动辄千文百缗,如陆子冈之玉、马小官之扇、赵良璧之锻,得者竞赛,咸不论钱,几成物妖,亦为俗蠹。”“吴中风雅”系列包括书斋长物、陶冶之珍、攻玉巧技、雕镂神功、文房雅事、闲情偶寄、墨戏草堂(即宋画斋,室外)、锦绣浮生展厅。

 

      “雕镂神工”展厅:竹、木、牙、角与金、石、玉甚至果壳、果实诸器,同为雕镂巧技,并无严格分工,多爲文具或案头清供,属于明清文人日常最相亲傍的玩好之物,也是文人与工艺结盟的斯文载体,尤其是竹、木、石类,不太孱弱的文人甚至不必假手于人,直接就揎拳捋袖的铁笔挥洒起来。 明清良工大都集于擅江湖之利,兼海陆之饶的江南地区,这里是竹木材章的原产地,紫檀、沉香、花梨以及象牙、犀角等舶来品的集散地,也是鬻奇售巧的消费区,更是闲赏文化的主流区。 清金元钰把竹艺雕琢归以两派,一始于金陵濮仲谦,一始于嘉定朱松邻。从明清文人的记忆中,濮仲谦大璞不斫的审美理念以及《陶庵梦忆》中所及的“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之,终不可得”的名士风度;朱松邻善书画,通古篆,运笔法于“洼隆浅深”的艺术品味以及为人操履完洁,孤介绝俗的文人气质,与真正意义上的文人别无二致,只是文名为艺名所掩了。顾珏款竹刻贤士小笔筒,清(1644-1911), 口径5.5厘米,底径5.4厘米,高11.9厘米,口作鳝脊式,下承三矮足,枣红色。器壁环雕松竹,林中坡台间群贤毕至,一组听琴,一组弈棋,各得其所。整器用刀深峻,跳顿有力,不作矫饰。在造型上一反早年精雕细琢的风格,竹树枝叶以块面形式处理,带有浓重的装饰效果。人物也不拘泥于形似,约略数刀而神态毕现,且参用深刻和镂雕法,准确圆熟,富有变化。署隶书“顾珏”二字款,携“宗”“玉”连珠印一方。

 

      “文房雅事”展厅:注重闲赏,讲究品味,追求格调的明清文人,对于其书斋中文房用具材质形制的良窳雅俗,是真有所癖的。 明高濂《遵生八笺》就说过:“文房器具,非玩物等也。古人云:笔精墨良,人生一乐。” 在文房四宝中,以砚为首,而湖笔、徽墨、宣纸和端、歙砚,则是其中名牌。苏州灵岩蠖村亦以砚名,惜不入流;苏州顾二娘以治砚名,则士林共仰。顾二娘是惜售其技的,非端溪老坑佳石不肯奏刀,故鉴识砚材是其所长,只须以脚尖点石,即能辨别优劣新旧,这种渲染有传奇色彩的绝技,当时就有唱词赞道:“玉指金莲为底忙,墨花犹带粉花香。” 文具除笔墨纸砚外,明屠隆《文具雅编》还列举出四十三种文房附属用具来,如笔格、笔筒、笔洗之类,今人已不常见的贝光、麈、韵牌之属,甚至还有剪刀、如意、镜等,不厌其详的逐一介绍并界定雅俗,俨然是风雅的广大教化主。而高濂以各种秦汉古玩取用作文具,变清赏为实用,更是雅驯得另类而高致。黄白寿山石狮白文印面大方章。清 (1644-1911) ,长4.5cm,宽4.5cm,高8.6cm,白文印面“藏修息游之庐”。

 

      “闲情偶寄”展厅:除了以赏鉴名物、焚香弹琴、品泉瀹茗、文酒玉馔来涤烦消俗,用助清欢之外,斗虫听鸟、博奕樗蒲,甚至声色为乐,也是明清文人偶尔释放闲情,以物寄性的玩法,居然也可以玩得精致优雅,不沾染些须市井俗氛。 斗蟋蟀,饲蝈蝈,畜禽,养鱼类,美器是必要的,蟋蟀罐最好是苏州陆墓所出,而其极品,则推宣德御窑所制。明人沈德符称:“今宣德盆甚珍重,其价不减宣和盆也”,可见玩物身价。蝈蝈匏器亦复踵事增华,雕磨莹润,以明苏州府巢鸣盛为能事;范匏则是康熙间太监梁九公发明。鸟笼则要细木巧作;鱼缸则须名窑御器。 焚香、啜茶,是明代文人的标志性癖好,宣德炉、阳羡壶,再加上林林总总,不胜枚举的附属专业器具,似乎穷奢极侈,但论材质,无非铜锡、砂土,取其适用雅致而已。清代,焚香之好已为鼻烟取代,遂又精于器,至乾隆朝,鼻烟壶之丰富多彩,是集古今工艺之大成者,而同、光年间苏州俏色玉雕鼻烟壶的出现,则令人不禁有风雅轮回之想。青花蟋蟀罐,明宣德(1426-1436),器身饰青花缠枝花卉纹,因采用进口“苏泥勃青”钴料,色泽浓艳,折析出自然黑疵斑点,底款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 我国饲斗蟋蟀风尚由来已久,而饲斗之工具亦求精致高雅,其中以陶制旧者善斗蟋蟀最为适宜,首推宣德御窑所制,推而凡宣德年间所制之器皆属名贵。

 

      “迎神纳财”展厅:农历正月初五为财神日。相传这一天是财神诞辰。古代有五祀,即祭门、户、行、灶、中霤五神,其中行即路神。清初,又以路神为财神。因为路神有东西、南北、中五路,于是财神也有五路财神。清•顾禄《清嘉录》载:“五日,为路头神(即财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蔡云《吴歈》云: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 此套小摆设就是农历正月初五日迎接财神护国公的,它集红木小件、泥塑、玉石雕刻、刺绣等多种苏州传统工艺于一体,是苏州巧匠良工的集中体现。

 

      “锦绣浮生”展厅:宋元以来,江南便是我国丝织业中心之一,及至清明,更有“衣被天下”之称。当时官营的织造机构,也以江宁、苏州、杭州三地最为倚重,其中苏州织造局除特供上用、官用织染缂绣、锻疋服饰外,入清以来,还兼任宫廷多余物质的营销,故从“宫廷样,苏州匠”演为“苏州样,广州匠”的时谚,尽可窥知苏州织造局所带动的社会文化风尚的趋变。 苏州民间大量存在的机户,更是杼轴冠天下的,其产品亦堪与官府织品媲美;苏绣也因为藉了露香园顾绣的精华,针黹锋芒起来,故明人张瀚所谓“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四方重吴器而吴益工于器”,该是春秋之笔。 作为东南一大都会的明清苏州,俨然是当时物质文化消费的中心区,是时尚、品位与流行的滥觞地。服饰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表征,一种符号,最是一叶知秋的。

 

      “宋画斋”展厅:苏州自钱镠国吴越而至两宋,稍免干戈之难,故物资之阜,井邑之富,冠盖之多,人物之盛,跃起而为东南冠,其文化之影响力,自兹愈深愈远。 贝聿铭建筑师有感于斯,特辟宋式书斋以标揭宋代江南文人文化之内涵,以令后人陟降仰瞻可以悠然思。此非刘禹锡之陋室自安,取米南宫之雅人深致也,而草堂雍和,绮疏青琐,摄卷散帙,临池墨戏,用厥泉石,陶厥风烟,若将无事人世者。遂委托东南大学朱光亚教授主理其事,并由苏州文物古建公司鸠工承建。 墨戏堂宋斋三间六椽,阔二丈四尺,深一丈八尺(宋营造尺),宋式江南民间厅堂建筑也,大木架用梓、栎、榉诸材,用“四椽柎对乳栿用三柱”厅堂造,并以栌斗连柱式,彰显宋式建筑之地域特征,举凡叉手、托脚、驼峰、鹰嘴等等,皆有所本;柱、栌斗、柱础等等,亦有所旨。门窗则拟宋《营造法式》之两明格子门,略有改进。墙体以编竹夹泥墙做法,而涂泥抹灰,悉遵宋式。屋面草顶,是贝先生基于美感经营之要求,殆王摩诘辋川别业文杏馆之“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之自然林泉意境耶,兹以苏北匠人以红茅草追拟之。地面以陶缸为点式龙骨空铺地砖,俨然馆娃宫响屧廊遗制也。家具有榻、桌、椅、香几、高足箱、圆凳,灯架等,皆本自宋画中所见,由苏州昊轩定制。庭院以赏石为主景,辅以石灯、石桌,间植芳卉为衬,简约雅致是尚也。 墨戏堂宋斋之落成,美哉轮乎,美哉奂乎,观者自有心得,而规擘匠缔,皆为一时首选,是无憾矣。

 

      “书斋长物”展厅:如何营构一个迥俗的读书空间,并配之以雅致的家具及器物陈设,经营起一个兼具知性与美感的书斋生活世界,这对于明代中期以来普遍的文人来说,甚至已成为比读书本身更为重要的追求。 我们现在仍可从当时大量的文人闲赏类著述中,感受到这种富有意蕴的文人优雅生活方式的具体内涵,甚至是纤悉毕具的细节。出身于苏州风雅世家的晚明文震亨,著《长物志》十二卷,分述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杂品之属、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等,其中一卷记载了家具二十余件,一一都有详细的造型、尺寸、装饰和作法,并专设一卷论述室内陈设,美化功用,擘划雅俗,其“随方置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家居设计美学倾向,正是当时文人的共识。 这便是后世所谓“明式家具”风格形成的文化因素,也是“明式家具”文人气质的由来。

 

      “陶冶之珍”展厅:当古玩鉴藏之风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而朝野翕然的时候,明清文人以其精练于鉴识品第的文化资本,参与了古玩市场化的进程,乃至于居间谋利,甚而成为定义雅俗,操纵风向的主导者。古玩的不可多得及日少一日,古窑器的脆薄易损,供需便趋失衡,遂使一些绝妙的伪造品,乃至精巧的“时玩”,得以大量填充其间,竟也随即成了市场的新宠,身价百倍起来。 明末王世贞、沈德符都对沈周等时人的书画和宣德、永乐、成化的时窑的行情暴涨,表达了他们的诧异之情,并同声指为吴人滥觞,徽人波靡,这也恰恰隐示出文人于商人相生相克的窘境来,这便又促使文人不断去重新诠释、辩证雅俗,商人也便愈发紧随着去擦拭这中间的划线,似是反复。 现在看来,以明清瓷器作为“时玩”,是毫不逊色于古玩的,明永乐、宣德、万历的青花,成化的斗彩,万历的五彩,乃至清康、雍、乾三代的彩绘、色釉瓷,无不是古人难以想见的绝伦精美,其经典的魅力,随时都很动人。当时主天下风雅的趋时的苏州文人,倒果然有着开放的胸臆及远瞻的实力。青花人物笔海,清康熙(1662-1722),这件是青花人物笔海。笔海即体积比较大的笔筒。此物件绘图精美,青色鲜亮,浓淡适宜。这件器物的有着康熙朝时期青花的主要特点——青分五色。仔细观察笔筒表面的人物衣履和周围物品和景色的颜色层次,会发现都是用青色来展现的,简单的青花的颜色则被分成了浓淡不同的笔韵,使所绘的图案具有丰富的色调。清康熙年间是继永宣青花和成化嘉靖青花之后又一个青花制作的高峰。使用国产浙江青料,色泽鲜明青翠,浓淡相间,层次分明。而其运用浓淡不同青花来绘制图案的技法也是康熙青花有了“五彩青花”的美誉。五彩青花”的美誉。

 

      “攻玉巧技”展厅:苏州专诸巷,在中国玉器工艺发展史里,极有份量,因为明代最为著名的碾玉中心在这里,中国最负盛名的碾玉妙手陆子刚也在这里。 《苏州府志》和《太仓州志》中,都有关于玉工陆子刚的记载,当时江南地区的风雅班头如徐渭、文震亨、王世贞、陈继儒、张岱等,也都曾追捧他的攻玉绝技,延为名流。而陆子刚也着实没有妄自菲薄,凡治玉,是定要如文彭治印般,落上名款的,而这种对署名权的尊重与执著,倒象是文人作风。 清朝最负盛名的碾玉中心仍在专诸巷,内廷玉匠也多出自这里,帝后的用玉也仍在这里琢治。乾隆还曾有诗赞道:“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 阊门南段自专诸巷到学士街,从此玉作鳞次栉比;阊门外吊桥一带,于是玉器摊肆林立。 阊门内周王庙为当时玉器业公所,称"珠晶玉业公所",每年九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举行庙会,营造商业文化,并互相切磋技艺,流风不辍,玉工辈出,如道光年间的徐鸿、朱宏晋及清末的宋、卫二家。

 

      中国卷轴书画自魏晋而降,繁花锦簇,代有标楬,至明清两代,海纳川而后派流衍,是集其大成者。而论及明清书画,苏州自是绕不开去的一个文人道统的“月旦”之地,其先期高蹈主义的传火于薪与随后吴派及吴派源流的一曲天下,占尽艺坛风流,目为正统。其人气之旺,单以画家论,据《吴门画史》所载,正德至嘉靖年间,即有876人;其后遂与表现主义或个性派并峙,演为交相起伏的两条主流,各擅胜场。苏州博物馆自1960年成立以来,积四十余年力搜集、庋藏传世书画,成绩可观,其质其量均称一流,尤以吴派及吴派源流诸子、四王吴恽及其源流诸子、扬州画派诸子等作品为翘楚。今遴选其中部分典藏,列以卷、轴、册等装潢形式,于吴门书画厅分期分批予以展示,虽每期仅为明清书画中之一鳞半爪,然观众亦足以窥见明清书画的各种流派的艺术风格,从此可以连缀出明清书画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综绪出集其大成的时代特征。“吴门书画”尤以吴派及吴派源流诸子、四王吴恽及其源流诸子、扬州画派诸子等作品居多。

 

      苏州博物馆除了常设的基本陈列展厅之外,还有特展厅和现代艺术展厅,不定期地举办海内外现代艺术品展览,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除了字画、双塔瑰宝、明清瓷器和苏州工艺美术品展区外,还将布置特色家具展区,以强调苏州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传统。我去参观的时候,正好是在举办苏州民俗展。苏州建城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具有吴地特色的民俗,它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是一个展示苏州民俗的窗口,环绕节令民俗、吉祥民俗与育子民俗展出一些民俗文物,介绍一些民俗知识,以丰富工作文化生活。

 

      参观完苏州博物馆,我在回程的路上,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好的博物馆,是博物馆的建筑,还是博物馆的展品,是注重形式,还是专注内涵。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出自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之手,果然是气势非凡,整个建筑的风格是一派江南情怀,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清新雅洁,既有古色古香韵味,又有十足的现代感觉。然而,这是不是有一些喧宾夺主之嫌,我的感觉就是华而不实。我也曾经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参观游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只是孤独而安静地爬在卢浮宫广场上,显得很不起眼,据我观察,广场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去留意那么一个小小的玻璃门厅,所有人的注意力和兴趣点都是集中在卢浮宫里丰富多彩、内容丰富的展品上面。所以,苏州博物馆虽然颜值不错,宣传营销能力很强,但是,不要忘记了自己是一家博物馆。我认为,作为一家博物馆,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周庄 | 除了陈逸飞画笔下的双...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杜荀鹤80年代还藏在深闺中的周庄,因为旅美画家陈...
探索苏州阳澄湖买大闸蟹攻略,找... 阳澄湖,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以其盛产的大闸蟹在全球享有盛誉。本文将手把手教你如何购买到正宗的阳澄湖...
铁铃关,金戈铁马御寇安民 ★旅游地点:苏州枫桥景区之铁铃关走过枫桥,就是铁铃关,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也称枫桥敌楼。据方志记载...
小隆中,李根源先生隐居地(下) ★旅游地点:苏州小隆中阙茔村舍白墙黑瓦,是典型的江南民居。松海书画部落是一组建筑群,都紧闭着大门,看...
这些古风满满旅拍地,配上汉服小... 双十一刚过,你们剁手了多少?不过,作为站在互联网前沿的弄潮鹅,比起买买买,我更期待双十一的大数据盘点...
苏州太平禅寺的银杏树,800年... 秋末冬初,江南大地上还是枫叶红了,银杏叶黄了的景象,赏枫赏银杏,是这个时段的热门。在江南地区,几乎每...
苏州春节旅游攻略,特色春节好去... 春节你想好去苏州哪里玩了吗?收下这份超全的苏州春节旅游攻略,一起在苏州过个年味十足、精彩有趣和新意时...
苏州亲子酒店推荐│连吴彦祖都在... 时至年底,寒冬渐至,放眼窗外,一抹秋色仍在奋力挣扎,一如我们心底对四季风景的渴望。辛苦了一年,是时候...
无锡周边短途自驾游去哪儿?推荐... 无锡周边短途自驾游去哪里比较好?今天给大家推荐几个无锡周边的游玩好去处,开车自驾车程最远不超过3小时...
宝岛又一村游览         五一期间,大家阳之后,第一个适合旅游的节假日,有五天的时光,可以陪家人,慢慢度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