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史上,江南是一个多情的离别之地。
也因此,它为后人留下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桃李下,春晚未成蹊。墙外见花寻路转,柳阴行马过莺啼”、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等优美的离愁诗词。
千百年来,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在文人墨客的诗词吟咏、笔墨泼染之间,江南从地理空间名词,逐渐发展成为人文空间名词。
空间即江南,文化即生活。
每到深秋,苏州古城区的人民路上就会多一个网红打卡点,一树艳红的柿子高挂在白墙黛瓦之间,掩映在北寺塔的佛光掠影中,脱俗出尘。
这柿子树原本只是苏州寻常人家所栽的寻常之物,却落在2500余年的姑苏光阴里,故此有了诗意。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每当春暖花开时节,徘徊在街头,用甜糯的吴侬软语轻唤“啊要来一朵白兰花”的苏州卖花女,也曾是这座城市和游客们难以挥却的生活印记。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这是苏州极具美感的鲜活的生活场景;“清芬拟入芝兰室,博雅如游书画船”,运河岸旁星星点点的书画船更是江南文人诗性人生的一部分。
长久以来,歌咏江南的大量文学作品构筑了中国人想象中的“江南”意象。而最近在尹山湖美术馆“诗意江南——主题艺术展”,更是给古老的江南一次接近时代与诗性的具象表达。
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闫平的作品《苏州评弹之二》,用大对比的亮色与固有色块,在闪耀中显示丰富的基底质料,给画面带来不确定的动势,恍若艺人手里拨动的琵琶,时而舒缓如诉,时而疾奔如浪,给人动荡跃动,呼之欲出的美妙触感,宛如身处评弹剧场,聆听这“中国最美的声音”。
(闫平《苏州评弹之二》60cm✕50cm)
又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华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绘画系主任薛方明的《邻水而居》,通过深色的木质屋顶、敞开的门窗、横搭的竹竿晾衣绳及晾晒的衣服、斑驳的墙壁和阳台,展示出江南人家的民居风貌以及倚靠运河生生不息的日常生活景象。
(薛方明 《邻水而居》 120X180 )
再如苏州画家郭钟茗的《锦绣人家》,通过对江南刺绣这门传统技艺的刻画,展现出传统女红和绵延丝线代代相传的柔情,通过对绣娘在绣绷前低头刺绣的细腻刻画,将平凡劳作的传承与坚守,母爱的坚韧与吟唱呈现在观者面前。
(锦绣人家-174×148-郭钟茗)
“诗意江南”系列展览是尹山湖美术馆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的长期战略合作项目。以“江南”作为文化与精神汇聚沟通的桥梁,从江南艺术家的美学视角,与其他地区艺术家眼中的江南,进行思想、观点、视线的碰撞,探讨江南文化在当下时代语境中的艺术演进,以地域性和时代性的角度更好地阐释江南文化,为江南文化赋予更加深厚的诗性精神。
诗意江南主题艺术展
展期:1月1日-4月10日
地点:尹山湖美术馆1F、3F
作品类型:油画、工笔画
本次展览意在将“江南”作为文化与精神汇聚沟通的桥梁,展出作品所体现的意蕴和情致着重强调审美抒情性和精神性的风格,暗合了江南地域的文化性格和审美心理。
从诗意的双重观看的角度切入,以江南地区艺术家眼中的景观和全国其他地区名家大师眼中的江南的视角和维度来激发和碰撞,通过探讨江南文化在当下时代语境中的艺术演进,以地域性和时代性的角度更好地阐释江南文化。
展览从诗意的双重观看的角度呈现,从江南地区艺术家眼中的景观和其他地区艺术家眼中的江南切入,着重体现江南文化的诗性精神。展出的107件艺术作品,从丘壑自远 、逸格士气、不物于物、闲中雅趣四个层面共同回应“诗意江南”这一文化论题,表现江南胜景,讲述江南故事,塑造江南精神。
尹山湖美术馆长期以来立足江南文化的本土精神,开发江南意蕴的深刻内涵,并辐射全国。展览以中国画和油画作品为核心,从双重观看的角度呈现,展出了江浙沪地区的代表艺术家表现人文风景的创作实践,以及全国知名艺术家如徐里、闫平 、庞茂琨等以诗意江南为主题的精品力作。展览力图创造一种诗意弥漫、韵味悠长的江南气象,呈现中国传统美学的“意境说”和“天人合一”的审美理念。
此次“诗意江南艺术主题展”,旨在讲好“江南故事”,勾勒江南之美,体现江南文化传承发展的丰富内涵,同时也更呈现出艺术对自然、人文等话题的精神解读与重新塑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打响“江南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