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苏州西山石公山之石公寺
西山的景点我对石公山是情有独钟的,原以为下雨天不会有太多的游客,不料门口的停车场居然已经车满为患,没有停车位了。好在保安大叔很耐心地告诉我们在旁边还有一个停车场,虽然没有完全建好,但已经可以停车了。
西山的停车费还是很合理的,不管停多久,按次收费,每次五元。因此,我也特别喜欢把车往石公山停车场一扔,然后乘坐着公交车去游玩西山其他的景点。
尽管我已经来过西山几次,但带着小伙伴倒还是头一回。于是充当了导游,从进入大门开始就挨次把所有的景点一一介绍。许是太湖涨潮的原因,沿太湖的下山路被封住了。好在石公山本身就在太湖边上,走在哪个角落都能欣赏到太湖在雨中的风姿。说来也是巧了,似乎每每到石公山来,雨天居多。
这一次很意外地看到浮玉北堂居然开着,估计是节假日的原因,游客会比较多一些。前几次即使周末的时候过来,这里也是关着门的。原来这里是石公庵接待女施主的地方,现在改作茶室。据说原来石公山是四面环水的,就像一块碧玉似的浮在太湖中。可能后来为了交通方便,修建了道路,就把石公山与西山岛连接了起来。
石公山的景色一如既往的好,不管雨天还是晴天,都能看到太湖美丽的风姿。更何况还有湖畔的断层崖、邀月亭,也足以让小伙伴啧啧称奇。
山巅的来鹤亭是从另一个角度观赏太湖,隐隐绰绰能看到太湖中的小岛。杭州孤山有放鹤亭,无锡梅园有招鹤亭,看来杭州放了鹤,就被无锡招去了一部分,然后另有一部分飞到了石公山?
走到后山的时候,上次来还在修缮的石公寺已经拆掉了脚手架,看来是已经完工了。既然还有时间,我们还是进去参观了。
寺门前有一只铜钟,直接扣在地上。门口的两侧分别写着“武”“禅”,可见石公寺的僧人原先是武僧。
天王殿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四大金刚各自拿着武器,很威武地坐着。弥勒依然开着笑口,韦驮菩萨站在他的身后。
院子里有梅花桩,其实前山海灯法师纪念馆门口也有一处,因为缘出少林,所以又称“少林梅花桩”,也称梅花拳,简称梅拳,正是海灯法师三大绝技之一。梅花桩所有的木桩,直径只有三至五寸,下半截埋在地下,上半截高出地面三尺三寸。桩与桩之间,前后间距三尺,左右间距一尺五寸,据说这样的布局合乎天象地时。
要说石公寺始建的年代,没有确切的资料可考,至少在明代之前。因为明代著名的孝子姚希孟在他的著述中,曾有《石公山记》,提提石公庵。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也曾前往石公寺,似乎还不止一次。期间有时为寺,有时为庵,从浮玉北堂的存在来看,似乎石公庵的年代更早一些。
可能因为这些遗存,叶圣陶、田汉、冼星海等人都曾经游览过石公寺,即使在战乱期间,仍然把酒太湖边,夜宿石公寺。
后来海灯法师云游西山,成为石公山的住持,一住就是十年。如果不是遭遇文革,可能他还会继续住下去。一九八七年冬,海灯法师故地重游,在石公山住了十天,并立了梅花桩。他当时的住处应该是现在的陈列室,那里还有他留下的一些文物。海灯法师圆寂前立下遗嘱,要“归骨石公”,可见他对石公山还是有相当强烈的归属感的。
财神殿、地藏殿、观音殿等以前就来过,并没有什么变化。倒是后面的法堂是修缮完成的,即使下着雨,千佛塔也金光闪闪。这是为了纪念海灯法师而修建的,塔尖和后面法堂屋顶上的尖风格统一,一上一下似乎在遥相呼应。
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殿,自然是最气派庄严的。殿后的南海观音彩绘颜色非常鲜艳,建筑使用的是朱红色,倒是极少看到这样的用色。
后面的一幢建筑应该是新建的,看样子像是藏书阁或博物馆的用途,不过估计建成没有多久,里面还是空荡荡的。
上一次来石公寺的时候,寺庙的规模还不大。这次扩建完成,一下子就气派了。既然是海灯法师的归骨之地,也应该需要这样的规模。说到海灯法师与少林寺的渊源,历来有不少争议。海灯法师称曾经师从少林武僧汝峰,但少林寺高僧指出根据少林寺的谱系,“汝”字辈的和尚要到三百年后才会出来,所以少林寺并无汝峰其人。
不管海灯法师师从何人,他也是公认的佛学高僧,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以一指禅功、童子柔功和梅花桩拳闻名。至少,他确实曾任嵩山少林寺的方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海灯法师》宣传片的拍摄,更把海灯法师的名望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海灯法师表示圆寂后归骨石公,可见他对石公寺的感情甚至比嵩山少林更深,也许是因为石公山秀丽的风景?
下一篇:耦园,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