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应志刚
人杰地灵的江南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谣民谚,它们不止吴侬软语的温和,更是生活经验的保存库、历史社会的晴雨表,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江南地区有着平原、丘陵、盆地等多种地形,与之相适应的,是多样的生产生活方式。这里盛产稻茶,渔业兴盛,商品经济发达。
这样的自然、经济特征又衍生出丰富的民风民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为谣谚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吴地的太湖山歌,便是这谣谚的一脉相承。
早年间,在苏州相城区的望亭,人们在劳作时,都会通过唱山歌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于生活的认知、情感的抒发。
太湖山歌的历史可以追述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乐府的《晋书乐志》记载:“吴声杂曲,并出江南。”
明朝吴人叶盛所著的《水东日记》,也记载有“吴人耕作或舟行之劳,多讴歌以自遣,名‘唱山歌’”。
这不仅表明太湖山歌历史悠久,更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征。
太湖山歌根植于江南的稻作文化,与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
在《稻香古镇望亭》一书中,编者收集的太湖山歌名录中,有首《耘稻要唱耘稻歌》:
耘稻要唱耘稻歌,
两腰弯弯泥里拖。
今日汗水滴入土,
秋后稻谷堆满库。
形象生动表现了农民在稻田劳作时的场景,第二句“两腰弯弯泥里拖”,更是惟妙惟肖地反映出稻作的艰辛与不易。
太湖山歌是人们内心情绪的直接表达,也是社会生活的各种折射。
老人们回忆,以前在地里劳作时,特别是大忙季节,四周一片歌声,除了《耘稻歌》,还有诸如《田里山歌闹盈盈》、《锄草山歌》、《插秧歌》等等。
地里劳作要唱歌,做各种营生也要唱歌,做篾匠的唱《打席歌》,织布的女子唱《织布歌》,打渔的汉子也有《捕鱼山歌》。
歌声伴随着劳动节奏,音调委婉曲折,唱着唱着似乎一身的疲劳就在歌声中消除了。
唱山歌不仅是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人们情感交流和闲暇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这也正是太湖山歌能够流传至今并广为传唱的原因吧。
太湖山歌包含着环太湖地区人们的生活智慧,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开心也唱、伤心也唱,喜事也唱、丧事也唱。
以前一对男女相中眼了,也要唱山歌来表述衷肠。
比如,《小妹妹推窗望星星》唱道:
小妹妹推窗望星星,姆妈一口说我有私情。
姆妈为啥都晓得,莫非姆妈也是过来人!
把一个情窦初开又性格泼辣的少女形象,饱满地刻画出来。
都说月是故乡明,也有说“情歌还是老的好”,生于斯长于斯的吴地人,太湖山歌就是他们听不厌的故乡情歌。
当发乎于心底的乡愁,在某个时间让你热泪盈眶,那一定是在山歌在荡漾,如同开启一坛陈年佳酿,在穿越千年时光的吴音里,在北太湖柔软的风中,迎接那个许久不见的春天。
上一篇:天池,三泉汇聚的名池
下一篇:邓尉香雪海,两代皇帝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