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苏州寒山寺
从枫桥出来,就是寒山寺景区。同样凭借着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也一跃成为姑苏名寺。
当然,本身这座寺就是一座古刹,始建于南朝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占地面积约一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在三千四百余平方米,规模应该算得上是颇大的了。
寒山寺属于禅宗的临济宗,唐代贞观年间,名僧寒山和希迁创建了寒山寺。千多年来,寒山寺先后经历了至少五次的火灾,最后一次重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在历史上,寒山寺本身就曾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要不然,张继也不会知道寒山寺的名字。当然,因为这位唐代不算特别出名的诗人,寒山寺的名气就更响了。后来姑苏才子唐寅、文徵明等世居苏州,自然留下了大量的诗文,都有碑文残片留存在寺内。
寒山寺的殿宇多为清代建筑,和常见的寺院不同的是,它没有严格的中轴线,虽然同样有山门、天王殿、罗汉堂、大悲殿、大雄宝殿、钟楼、藏经楼等常规建筑,但其排列和布局也与我们常见的寺庙不同。
山门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山门夕照”,想必夕阳西下的时候风景是最美的。因为山门就在古运河旁,也就是京杭大运河的枫江段,江上落日想必确实是极美的。
后面是天王殿,四大金刚却不是彩塑,而是全体金色塑像,形象很威武。虽然颜色不同,但四大金刚也是标配。
主庭园左侧的花坛里有一块石刻,这是“寒拾遗踪”,唐太宗贞观年间的寒山和拾得两位高僧留下的遗迹。相传寒山和拾得从小就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后来寒山的父母为他与一位姑娘订了亲,可是那姑娘喜欢的却是拾得。寒山知道真相后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拾得知道真相后,去苏州找到寒山,与他一起皈依佛门。
庭院的左右分别是罗汉堂和大悲殿,主殿是大雄宝殿,宽五间,进深共四间房,高12.5米,单檐歇山顶。露台中央有炉台铜鼎,正面刻着“一本正经”四个字,背面则是“百炼成钢”。这里还有一段佛教的传说故事,据说把《金刚经》放入鼎中以火烧之,经书却能安然无恙,也不知道那本书到底是什么材质。两旁供奉的十八罗汉精铁鎏金,据说是由五台山移置来的,是明代成化年间铸造。
大雄宝殿供奉的当然是释迦牟尼,这没什么好说的。不过佛像背后的供奉却与别的寺院大相径庭,这里并不供奉南海观音,而是供奉唐代寒山、拾得两个高僧的画像。画像出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之手,寒山右手指地,拾得袒胸露腹,并不像一般高僧那样慈眉善目地作诵经状。
寒山寺的钟楼十分出名,这也有赖于张继的那首七绝诗广为流传。钟楼是八角二层小楼,楼下的石碑是重修寒山寺时所立,据说张继诗中听到的钟声就是从这里传出去的,不过楼和钟都早已经不是唐代的了。这口清代光绪年间重铸的大钟被誉为“天下第一佛钟”,是仿唐式的古铜钟,总重量108吨,高8.588米,钟底裙边最大直径5.188米,钟面主体铭文是69800字的《大乘妙法莲华经》全文,总共刻了70094个字。
再往后走是藏经楼,面阔三间,宽9.8米,进深9.2米。屋脊雕饰是《西游记》人物故事,楼内有寒拾殿,两人的塑像立于殿中,塑像背后是千手观音画像石刻。“现千手眼”四字出自清代乾隆年间的苏州状元石韫玉之手。
古碑长廊里陈列着一块石碑,镌刻的就是张继的《枫桥夜泊》,这块碑由清末著名学者俞樾所书,高约3.5米,宽约1米。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碑的并不仅仅是俞氏,据说第一块由宋代的王硅所书,不过因为屡经战乱早已不存。明代重修寒山寺时,姑苏才子文徵明重写,又因为数遇大火而只留下残碑,仅存霜、啼、姑、苏等几个字而已。
普明宝塔很气派,其实老远就看到它了,很高大。看样子,倒像是建在寒山寺中轴线上的,至少没有偏离太多。虽然看起来很新,不过因为其高度,估计很快就会成为寒山寺的标志性建筑。
除了寒山寺本身,围绕着寺院还有不少景点可以免费参观,寒山和拾得的和合精神在这些园林式的建筑里随处可见。两人的问答在佛教界和民间流传甚广,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
上一篇:松岗柯盘天街,满足你所有的期待
下一篇:江苏游记之苏州西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