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会城市长沙是长江流域的历史名城,处于古荆州的腹地,是古长沙国的国都。这里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记者虽然多次往返这座美丽的城市,但是相对来说,给记者留下较深印象的有两处,一个是富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岳麓书院,另一个就是位于湘江之畔的人文景观杜甫江阁。
岳麓书院(摄影:冯赣勇)
记得2008年4月中旬第三次来长沙时,一直被记者期盼已久,但却由于阴差阳错的原因而从未光顾的岳麓书院,竟然使记者在距书院不远下榻麓山宾馆的三天中得以两次前往拜谒。故此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岳麓书院匾额(摄影:冯赣勇)
位于湖南大学校园中的湖南长沙岳麓书院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并称为中国北宋时期的四大古老书院。
游客如织(摄影:冯赣勇)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
大成门(摄影:冯赣勇)
4月17日上午,记者一行驱车驶进没有围墙的湖南大学校区内不远,就能看见门楣上挂有“千年学府”匾额的一座坐西朝东的大门前人头攒动,这里就是岳麓书院。这座位于岳麓山清溪茂林之间的岳麓书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
汲泉亭(摄影:冯赣勇)
岳麓书院的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北跨院一角(摄影:冯赣勇)
几百年来,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经久不衰,绝非偶然。单就清代以来,书院便培养出17000余名学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等,哪一个不是一等一的杰出人物?因此可以说:无论立院之根,处世之本,还是讲学之道,育人之术,书院都有它的伟大和神奇之处。
岳麓书院留影(摄影:孙明和)
走进头门进入岳麓书院内,迎面是一座被称为“赫曦台”的大戏台,台下南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一九八八年公布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纪念石牌。登上赫曦台,挂有“岳麓书院”匾额的二门就在眼前。
赫曦台(摄影:冯赣勇)
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
岳麓书院二门内(摄影:冯赣勇)
绕过赫曦台进入二门,宽敞的庭院正对面就是“讲堂”。 作为岳麓书院核心部分的“讲堂”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
书院“讲堂”(摄影:冯赣勇)
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建筑物上的四个大字“实事求是”,出自《汉书 河间献王刘德传》意即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给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逐渐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也是岳麓书院文化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
传统祭祀活动(摄影:冯赣勇)
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的两块流鎏金木匾,第一块是“学达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赐,意思是通过学习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第二块是“道南正脉”匾,这块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赐,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方传播后是正统,此匾高度评价了书院传播理学的地位。
后花园(摄影:冯赣勇)
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计时坛,这是以前教师讲课的地方,讲坛上摆有两把红木雕花座椅,这是当年两面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拭会讲的用物。朱张会讲,盛况空前,“马饮则池水立竭。舆止则冠冕塞途”。讲堂右侧是湘水讲经堂,左侧是百泉轩等景点。
园林景观(摄影:冯赣勇)
在讲堂上,陪同参观的湖南大学的李劲松处长指着墙上的一块被玻璃保护起来的石刻告诉记者:这是岳麓书院的“学规”。这个千年学府的学规,特别吸引前来书院拜谒的游客们,很多人都一笔一划地将其抄下来以作宝贵的资料留存。
御书楼(摄影:冯赣勇)
穿过讲堂后,一个独特自成一体的院落,犹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似的又呈现在游客们眼前。正面是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居于中轴线的尾端,坐西面东雄视整个书院,这就是古代的图书馆--御书楼。
麓山寺碑(摄影:冯赣勇)
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开始叫书楼,后来屡建屡毁,地址搬迁了好几个地方,名称也改为藏经阁、尊经阁。御书楼在清代是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最多的时候有用2万多卷,制定有藏书条例,管理科学而且严格。
幽静的文庙(摄影:冯赣勇)
岳麓书院规模庞大,御书楼南侧是美丽的后花园,这里的园林景观极富南国特色。茂密的竹林,亭台水榭,鸢飞鱼跃,花团锦簇。黄色的麓山寺碑掩映在绿树葱荫中高耸的小山坡上若隐若现,只有走到近前才能看清它的庐山真面目。
孔子行教像(摄影:冯赣勇)
而御书楼的北面则是幽静的文庙。这是全国规模最大,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书院文庙。按照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凡办学的地方就要祭祀孔子,祭孔的建筑统称文庙,或孔庙,官办的学宫可以有独立的文庙,建筑可以享受皇家建筑的等级待遇,民办的书院则只能在书院内建一座殿堂来祭祀孔子,不能有独立的文庙。而岳麓书院这座民办的书院却有着独立的文庙,而且是皇家建筑的等级,这在全国书院中是独一无二的。
岳麓山风景区(摄影:冯赣勇)
走出岳麓书院后门是岳麓山风景区。岳麓山景观由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两部分组成。自然风光占足了奇、珍、幽、美四个字。岳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来临的时候,不仅眼中看到的美,连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枣,还有不能吃的红叶,更是美不胜收。在人文景观中,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名句,使景区中由伟人毛泽东题写的“爱晚亭”尤为盛名。
爱晚亭留影(摄影:孙明和)
拜谒岳麓书院,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这里厚重的文化底蕴中感到升华。一部介绍中国书院的专题片说的好:纵观中国文化史,像岳麓书院这样的书院真是“独此一家”,它集天道、地脉、人缘、文气于一体,树人无数,兴盛千年,这是中国文化的幸事,也是湖南人的幸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恰是因为这座书院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力量,湖南的“兴邦人杰”才会如此密集,这般茂盛……
长沙街景(摄影:冯赣勇)
说到长沙的杜甫江阁,还是记者于2017年9月4日随北京爱车巡游车队,从安徽合肥驱车经过11个小时的行程来到长沙时的游历。9月5日上午,记者与爱车工作人员付谦驾驶前导指挥车,驶离下榻的湖南长沙新时空华程大酒店,前往长沙湘江之畔的橘子洲头与杜甫江阁景区一观。
远眺杜甫江阁(摄影:冯赣勇)
算起来,记者此行已经是第六次来长沙了,但却还是首次到杜甫江阁瞻仰。这座建筑是为缅怀杜甫而建,位于长沙西湖路与湘江大道相交的湘江风光带上,与天心阁、岳麓山道林二寺和岳麓书院形成一条文脉带。清康熙年间,长沙就有文人名士提出为杜甫修建江阁、诗碑,立塑像,以纪念诗人。
杜甫江阁(摄影:冯赣勇)
史载,唐大历三年秋,杜甫友韦之晋调潭州刺史,投之待 至而韦卒,甫以贫病之身客居长沙。初,甫寄舟中,泊南湖港。近港之驿楼,迎别友人之所也。甫两别刘判官,诗云"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相识长沙驿"、"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后移居湘边佃楼,或在长沙小西门一带,自称"江阁"。
杜甫像(摄影:冯赣勇)
有《江阁对雨有怀》诗云"层阁凭雷殷,长空面水文"、《江阁卧病走笔》诗云"客人庖厨薄,江楼枕席清"。杜于江阁中,曾晤苏涣,有《呈苏涣待御》诗云"茅斋定王城郭门,药物楚老渔商市";又晤李龟年,有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阁遗迹早不存矣,而今得于原址重建之。
江阁上俯瞰(摄影:冯赣勇)
诗圣杜甫,晚年两度驻足长沙,曾寄居江阁,在长沙留下诗作五十余首。为纪念这位被历代人民爱戴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长沙市人民政府,在湘江风光带兴建杜甫江阁。杜甫江阁是杜甫在湖南的很长一段时间的住所,是湖湘文化和杜甫全方位接触的一个契合点,是和杜甫的不解之缘。
江阁上看湘江(摄影:冯赣勇)
杜甫纪念馆,东朝湘江大道,入口前为广场级踏步;西面面向湘江、主体建筑距湘江堤边5米,一层露台飘于湘江上5米。杜甫江阁的南北连廊为诗碑廊,柱两侧立石碑刻杜甫诗歌供人学习,诗碑廊有扇形廊、曲廊,石碑点缀设置。杜甫江阁北向规划布置六角形碑亭,重檐屋顶,亭中立碑,记述长沙市政府修建杜甫江阁的缘起和经过。
湘江之畔(摄影:冯赣勇)
杜甫江阁南向靠湘江大道人行通道路边建方亭,与诗碑廊相连,是杜甫江阁的次入口,方亭为单层屋面四坡顶。江阁为四层建筑,室外地面(江堤地面)至檐口底高15.9米,至屋面脊顶高约19.5米。
湘江夜色(摄影:冯赣勇)
该建筑一层为诗词书画纪念品商店,二层平面为杜甫纪念馆,馆正中立杜甫塑像,外墙2.1米高开高窗,实墙上用绘画介绍诗人生平,三层及四层为诗画会所,集名人雅士会诗作画。
湘江夜色(摄影:冯赣勇)
建筑立面为中国传统仿唐古建筑形式,朱红色柱,仿古格栅窗,白色墙。柱廊台阶栏杆为云纹石柱、石面板栏杆。屋面歇山顶,远挑檐口,青黑色筒瓦曲线屋面,曲线舒展,体现唐代建筑古朴、雄伟、厚重的基本特征。面向湘江大道及湘江的东、西两立面均为主立面,于屋顶檐口下立横扁,上书“杜甫江阁”四个大字。
湘江留影(摄影:付谦)
书法碑廊是杜甫江阁的一部分,由全国著名书法家沈鹏、李铎、颜家龙、李立、何满宗等书写。杜甫晚年在湘时的作品约100余首,因其在世59年,为表纪念而只选出59首。顺着楼梯记者登上杜甫江阁最高一层,来到环形的观景廊道俯瞰,长沙湘江景色尽收眼底,真是美不胜收……(图文:冯赣勇)
上一篇:长沙华谊兄弟电影小镇,一路好戏
下一篇:岳阳,长沙四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