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我到过湖南长沙,去过岳麓书院、爱晚亭、橘子洲头,但长沙还有些景点当时因并不怎么著名我没有履及,其中就有火宫殿、天心阁、白沙井。2023年4月23至25日我到长沙出差,遂挤时间特意补游这些未曾到过的地方。
23日晚,结束岳麓书院、爱晚亭和橘子洲游览后,我从橘子洲地铁站乘地铁来到长沙黄兴广场站,出站前往附近坡子街上的火宫殿,欲慕名品尝长沙小吃。
长沙火宫殿又名乾元宫,始建于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重修,火宫殿附有火神庙、财神庙、弥陀阁、普慈阁等庙宇建筑,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1941年重修时仅恢复了火神庙殿堂,废墟搭建棚屋小商小贩经营饮食等食肆店铺,火宫殿一带成为长沙风味小吃得集聚地,其风味小吃为长沙市民和南北食客称道。
1958年4月12日毛泽东在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等人的陪同下视察火宫殿并品尝了火宫殿风味小吃后称赞:“火宫殿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嗣后,到长沙火宫殿品尝风味小吃成为中外宾客共同项目。
2001年长沙对火宫殿进行改扩建,重塑火神像,恢复火神庙、古戏台,漆饰火宫殿牌楼,增设石牌坊,还树立了毛泽东视察火宫殿的纪念碑等。今天的火宫殿一带成为湖南长沙集传统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火宫殿的风味小吃名闻三湘。
我走进火宫殿旁的楼阁式仿古建筑火宫殿酒家店堂,这是一家“中华老字号”店铺。来到二楼,特意品尝了火宫殿著名的臭豆腐和红烧肉。
火宫殿前古戏台旁有堵火宫殿金砖照壁,收集的金砖来自火宫殿整修时发现的地坪铺砖。火宫殿在民间有因“金砖铺地”而“德威煊赫”的传说,这些金砖实际上是明初长沙府等地应征召为应天府城墙而精心烧制所剩的城砖。近前细观,这些城砖上还烧刻有监制者的职衔和姓名。
离开火宫殿,入夜漫步长沙街头,也许是周日的缘故,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店肆内顾客盈门。街上的显示屏播映着长沙的宣传视频,长沙已是湖南省内外饮食男女旅游休闲的目的地。
4月25日晨6点二十许,我从馆驿冒着细雨打的赶往天心阁欲看长沙仅存的一段古城墙。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长沙城又名“星城”,对应的是天上的“长沙星”。天星阁所在的龙伏山巅是长沙城东南角的制高点,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被古人视为呈吉祥之兆的风水宝地。清乾隆年间,随着城南书院迁址天心阁城墙下,天心阁成为与城南书院相对应的文化祭祀场所,阁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旧时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
天心阁的基址占着长沙城区最高地势,加之坐落在30多米高的城垣之上,近有妙高峰为伴,远望岳麓山为屏,显得更加挺峭、峻美,引来文人墨客登阁远眺、吟诗作赋,有“高阁插云”、“麓屏耸翠”、“疏树含烟”等景致。可惜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时,天心阁化为一片瓦烁,1983年重新复建天心阁。因为是新建仿古建筑,我对天心阁兴趣不大,加之我也来不及等天心阁景点开门,我此行只看天心阁所在的长沙古城墙。
天心阁下的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长沙王吴芮所筑,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其长为8.5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条状,共设九座城门,大大增强了长沙城池的防御能力。1924年修筑长沙环城马路,仅保留天心阁这段古城墙,其长251米,高13.4米,存南、北两月城,是我国古代城防工事现存实例中极为罕见的,是古城长沙为数不多的文化载体和历史遗址。
因天心阁景点未到开放时间,我未能如入内看城墙内月城景象。只在城墙外观看这段长沙古城墙,城砖斑驳,烟雨中更具历史沧桑之感。
天心阁城墙下有一尊用四川优质将军花岗岩制作的太平军魂石雕,再现了1852年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身先士卒骑马挥剑率领起义军攻打长沙城的战斗情景。萧朝贵也是在这场鏖战中不幸中弹罹难于天心阁城墙下,太平军攻城以失败而告终。
天心阁城墙北端入口处有崇烈门,为牌坊式建筑,全麻石打造。始建于1946年,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长沙四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崇烈门居中对联“气吞胡羯,勇卫山河”。
过崇烈门,还有崇烈亭、崇烈塔等纪念性建筑物,也是1946年为纪念在长沙四次大会战中抗日阵亡将士所建。崇烈塔又名白塔,全麻石结构,塔基为六边形,塔身为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顶着一个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昂首屹立一头石狮,寓意着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
离开天心阁古城墙,穿过一条小巷前往白沙井。
白沙井位于长沙城南的回龙山下西侧,距天心阁东南方约一公里处,自古以来为江南名泉之一。
白沙井被称为“长沙第一泉”,白沙井原来只有一眼出水,出水较急,到明末时水分成二眼,出势渐缓,后经过多次修整扩为四眼,井口0.6米见方,泉水从井底汩汩涌出,清澈透明,甘甜可口,终年不断。
白沙古井始凿于何时,已无法考证出来。明以前的长沙地方史志俱已散佚,所剩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刊印的《长沙府志》记载:“白沙井,县(指善化县)东南二里,井仅尺许,清香甘美,通城官员汲之不绝,长沙第一泉”。清《一统志》载“在县东南二里,广仅尺许,最为甘冽,汲久不竭”。近年有考证谓白沙古井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不管怎么说,白沙井是长沙一口古井是毋庸置疑的。民谣“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其中后两句据说来自旧时白沙井旁龙王庙的一幅对联:“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此联道出了白沙古井泉水清澈纯净无比。在长沙,用白沙井水沏的茶称“沙水茶”,味浓香冽;而长沙名酒“白沙液”据说就是用白沙井水酿成的。
细雨中,我来到白沙井前,但见背靠山侧树有石碑,上刻“白沙古井”四字,泉眼周围辅以导水沟,高处围以石栏,两边有石级作为通道。在自来水未普及以前,白沙井为临近市民的主水源。至今仍有附近市民带着水桶前来汲水饮用。行色匆匆,我竟然忘了应该掬水而饮,体味白沙井水的味道口感。
行色匆匆实地造访火宫殿、天心阁城墙和白沙古井这几处我三十多年前到长沙所未曾履及的名胜古迹后,我此次长沙之行也算圆满结束。
上一篇:在长沙吃吃吃的悠闲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