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市坡子街,曾有个祭祀火神的庙宇叫做“火宫殿”,又叫乾元宫,建于距今400多年前的明朝。几经损毁修葺,现在已成为集传统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大众场所。尤其是这里的风味小吃,享誉三湘,名传华夏。毛泽东曾经称赞这里的臭豆腐,“火宫殿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很多国家领导人和中外名人都在这里品尝过风味小吃,也给这里增添了不小的名气。
近日有幸在长沙停留两日,长沙的老友邀我去火宫殿逛逛。走过牌楼进得院子,却恍如走进旧日时光:院子里都是深红色基调的中式传统建筑。左手边立着一座金色的毛泽东立式塑像,基座上刻着他评价臭豆腐的话,字体是毛体,不知是否真有这样的手写体题词还是仿制的?如果是真的,老人家也是真的深入群众接了地气,评价臭豆腐的题词亘古未有,长沙的臭豆腐应该无尚荣光。院子中间是一圈民俗手工艺品摊床,捏面人、做糖画、剪纸……内容上却看到与时俱进的变化,芭比娃娃面人、流行语的剪纸、变形金刚工艺品等等,但年轻的手艺人却是一丝不苟地做着每个作品。院子里还有几处拜神的地方,祭祀火神的、观音菩萨的,还有做臭豆腐的作坊,都没进去祥看。院子右侧却保留有一处戏台,古香古色,戏台两侧挂着楹联:“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据说是清代一书法家撰写,倒是对戏曲和人生有些高度概括的味道。当天色刚刚黑的时候,一个湘剧团在台上开始演出,第一个曲目是《借鞋》,当地人把“鞋”读作“孩”。戏台前有不少观众坐在长条凳上津津有味地观看。很多传统戏曲的特点就是故事节奏慢,细节铺陈细腻,唱腔婉转悠长。韵味是有了,还得有足够的耐心去品。老友让我去左边的饭店边吃边看,选了个面对戏台的座位,我也就边看边吃。一瓶啤酒下肚,戏还没演完。听不清台上咿呀的唱腔,但感觉得到那些穿着古装戏服的湘剧演员们,还是在努力地表演。而我,已经完全被桌面的长沙小吃吸引了。
臭豆腐、姊妹团子、红烧蹄子、龙脂猪血、小龙虾……色香味俱全,每道菜都有来历,每道菜都有特别的味道。难怪这里经常是一座难求。只是那小龙虾,辣得我满头大汗,吃了三只就不敢再吃。老友也是东北人出身,她说她的饮食习惯已经被同化了,这点辣味真的不算什么。我不再吃辣的食物,但我却喜欢上这种感觉:坐在一个古香古色的座位上,几份精致的小吃,入口回味悠长。举一杯酒,与老友的茶水轻轻一碰,那些关于爱情关于友情的往事,就在两人的叙说中氤氲开来。时光慢慢倒流,人生经历就铺展开来,故事就长长短短起起伏伏在缥缈的热气中,跨越时光的友情就在不知不觉中浓厚。戏台上还有人在咿呀着湘言湘语的歌词,听不懂,却分明是佐酒的歌谣,有些摇头晃脑的韵律。我想,那些古代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面对如此的良辰美景、经年老友,即便只是一个过客,怕也要和我一样,本以为“不可不醉,不可太醉”,却已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吧?窗外天光渐暗,暖黄的灯光下人流穿梭,人间烟火气就从火宫殿周边流动开来,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之间、在大街小巷之间,踽踽独行,而又汇聚成流。
津门网作者 刘宏成